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民生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民生活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民生活

“天府之国”的四川,虽然物产丰富,资源较多,但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的生活却极端贫困。根据民国35年(1946)四川省政府统计处出版的《四川统计年鉴》的资料,当时全省总户数8 539 584户,总人口47 088 591人,其中农村7 664 278户,43 486 314人。耕地面积633万公顷,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60.5万公顷,产量30.32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为64.5公斤,全年平均,每天只有0.18公斤。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3以上。农民生活水平很低,衣食住行条件极差,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无从谈起。
(1)地主、富农占有大量耕地。据1953年的统计资料,新中国成立前,占农村总户数5%以下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的70%左右,而占总农户95%以上的自耕中农、贫雇农,仅占有不到30%的耕地。并且,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全靠农民负担,加之地租很高,歉收不减租,丰年要加租,又有高利贷的残酷盘剥,榨尽了农民的血汗。
(2)广大农民饥寒交迫。新中国成立前,除自耕农稍好一些外,贫雇农1年的劳动成果除去苛捐杂税和地主的剥夺,所剩无几,难以养家糊口。据1954年对75个县700户农民新中国成立前生活情况的调查:食,1年中只有1/3的时间食用粗细粮,2/3的时间是“瓜菜代”(包括挖野菜);住,80%的农户住的是十分简陋的茅草房,还有不少农户住在岩洞、坟台或破庙内,有的栖身于别人房檐下;穿,很多农民是一件衣服四季穿用,或男女老幼共穿一件衣(谁出门谁穿),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户十多岁的小孩没有衣穿,女孩子只能躲在家中;用,农户家里生活用品极少,全家财产一般有一两个劳力即可挑走,个别贫困户更是家徒四壁,3块石头支个锅,加上一床烂棉絮,有的随身即可带走全部家产。
(3)少数民族成为“活牲口”。阿坝、甘孜、凉山地区的约500万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彝族)处于奴隶地位。这些奴隶既受反动政府的压榨剥削,更受当地土司、头人的惨无人道的盘剥。他们终身被奴役,头顶青天,披星戴月劳作,吃的猪狗食尚不能果腹,身披树叶“衣”难以蔽体,还常被出卖、打骂、残杀,基本上是一群会说话的“活牲口”,生活连牛马都不如。
(4)农民寿命短,死亡率高。农民劳动强度大,而营养缺乏,加之医疗条件极差,健康无保障,生了小病无钱治疗也找不到地方治疗,生了大病就只有听天由命等死。据有关资料,1949年以前,全省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5.2岁,死亡率高达34.4%,而农民的死亡率比平均水平还要高出5%以上。
(5)农村文盲充斥。1949年以前,农村儿童失学率约40%左右,勉强能够上学的一般也只能读完小学,能升入中学的极少。全省成年农民中,文盲、半文盲高达85%以上。

☚ 第八章 农村收益分配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农户经济收支变化 ☛
000050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0: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