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三世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三世界

 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毛泽东根据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指出世界已划分为三个方面: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非、拉美及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国家构成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划分,对于动员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世界dì-sān shìjiè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总称。

第三世界dìsān shìjiè

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一样,是属于第三世界的。”(《红旗》1971.13.43页)“中孟人民之间具有悠久的传统友谊。我们两国同属第三世界。”(《人民日报》1977.1.2)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

战后由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经济上不发达国家组成的新兴的政治力量。包括亚、非、拉美及其他地区的12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占世界陆地面积的80.4%。第三世界的崛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些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战后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在经济上大都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

☚ 第二世界   西方国家 ☛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dì-sān shìjiè

指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总称)。在地域上大多处于发达国家的南边。在学术上,这些国家也称为“南部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或“主体世界”。
 ❍ 中国属于~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参见“三个世界”。

☚ 第三梯队   第三卫生间 ☛

第三世界Third World

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内形成的集团,另一种专指50年代和60年代从殖民地地位产生的国家,即新独立国家,形成与共产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第三集团。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disanshijie

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工业基础薄弱、比较贫穷的国家。是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概念,出自1974年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毛泽东根据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指出世界已划分为三个方面:苏联、美国是第一世界;亚、非、拉美及其他地区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国家构成第三世界,它们在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经济上都比较落后,虽然大多数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仍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迫切任务;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习惯上从经济发展程度上把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原来划分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基本上都包含在发展中国家之内。统称为第三世界,现有国家约140个,占世界总人口75%。拥有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战略通道。经济上大都不发达,政治上大都保持中立和实行不结盟政策,国际关系上又受到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和危害。他们面临的共同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争取社会进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实现民族的彻底解放。他们采取不同形式,在各个领域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斗争。同时,民族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是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 霸权主义   南南合作 ☛

第三世界

又称“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以及其他地区长期被压迫的民族和国家的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舞台上活跃而有影响的力量和反殖、反帝、反霸的主力军。占世界总人口和土地面积的2/3,占联合国成员国的80%以上。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

是毛泽东对世界战略格局所作的一个划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新独立国家为主体,开展了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的联合运动。毛泽东称这些国家为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参与世界事务,在国际政治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世界人种复杂,民族众多,国家类型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各国有着相似的历史命运,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和愿望。历史上长期遭受深重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政治上大多是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面临国家主权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共同任务;经济上大都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发展民族经济和变革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强烈愿望。
毛泽东根据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与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化改组,和各国在国际上所处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于1974年2月在同一位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谈话中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指出: 现在的世界上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世界: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非、拉美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国家,构成第三世界; 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美洲的加拿大等国为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国家数目、面积和人口均占世界总国家数、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4以上,可谓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它们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掠夺、剥削,它们面临的共同任务首先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一些地区的人民还在进行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已经独立的国家仍然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的严重任务。他们受压迫最深,反对压迫,谋求独立和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他们在战后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已成为重要的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第三世界,具有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共同的问题和任务。中国把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为发展南南关系作为自己的国际义务。

☚ 全球化   北约东扩 ☛

第三世界Third World

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总体。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50年代首先提出第三世界这个概念,指的是走既非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中间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独立前发展中国家虽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不占优势,却都在艰难地、缓慢地发展,独立后多数国家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部分国家则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仅从理论上说“中间道路”是讲不通的,而且,从实践上看走“中间道路”的国家也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人标榜他们走的是“中间道路”,或者说是“第三条道路”,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道路。由于不存在走“第三条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因而说第三世界是走“中间道路”的发展中国家乃是一种没有实际对象的虚构。毛泽东同志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指出,中国和其他亚非拉国家“都叫做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邓小平同志于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又进一步阐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是:(1)“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2)“它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3)“这些国家受的压迫最深,反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4)“它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总体的第三世界,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诞生和壮大的,它不仅目前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且在将来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也不会消逝。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

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在谈话中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经过12年的酝酿和思考,针对当时的形势,为对付威胁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实行最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以便在国际斗争中最易取得成效而提出来的。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霸权主义的出现而不复存在;由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帝国主义集团也已四分五裂。原有的旧秩序遭到了日益深刻的破坏和冲击,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三个方面、三种力量,即三个世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长期以来,它们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经济上一般比较落后。虽然它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仍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根据资源和经济状况,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分为四种:(1)石油输出国,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等近20个国家; (2)石油进口国(又称低收入国),包括泰国、缅甸、埃及等;(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墨西哥、巴西、新加坡、韩国、香港等。(4)最不发达国家,包括孟加拉国、老挝、埃塞俄比亚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的压迫最深,反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他们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真正有力量的不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团结起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第三世界和各国人民。第三世界的战略思想,使国际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斗争中能够团结起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来同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进行斗争。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制订正确的对外政策,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已被世界各国国家所接受和引用,是毛泽东晚年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 第二世界   经济特区 ☛

第三世界

third world

第三世界

the third world(见“三个世界”理论)
~国家third world countries

第三世界dì sān shì jiè

【释义一】 外交用语。特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泛指世界上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
【例】
❶ 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新中国曾冲破巨大阻力与会,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开拓出万隆精神。50年后,中国一如既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这场盛会,同样积极参与。(东方早报2005.4.25《中国在新历史时期的第三世界外交》)

❷ 患难见真情。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四川大地震纷纷施予援手的队伍中,来自第三世界的中国人民老朋友的问候,如同其中一抹温情的风景,真诚而又特别。(新华网2008.5.29《第三世界兄弟解囊相助: 再困难也要帮中国》)

❸ 如此看来,美国的外交行为表现越来越像一个“第三世界的领袖”。(联合早报网2011.7.13《中国专家: 美像第三世界新领袖》)
【释义二】 近来多借喻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或单位或情况等。
【例】
❶ 有所中学,今年分配40名高考指标,已全部选择了“有效人”。老师重任在肩,主要精力自然放在了“有效人”身上,对那些“无效人”也就顾不了许多了。于是,学生中出现了他们自己概括的“三个世界”现象: 第一世界,有效人;第二世界,中间人;第三世界,无效人。(中国青年报1988.2.12《湖北部分中学之怪现状》)

❷ 曾有一位由普通中学跳进重点中学的少年,在《北京晚报》上呼吁作家们“写写第三世界中学生吧”。(中青网孙云晓网站《中学“第三世界”的女生》)

❸ 毕节是贵州的第三世界,高寒山区。(王志纲等《百万“移民”下珠江》)
【释义三】 近来也多借指体育运动等竞技项目中成绩较差的团队等。
【例】
❶ 九运会自行车比赛已临近尾声……上海自行车在九运会上已沦为“第三世界”。(解放日报2001.11.23)

❷ 人在江湖走哪能没朋友 中超“第三世界”大团结(体坛周报2004.6.10标题)

❸ 亚洲足球的天平正在向足球“第三世界”倾斜,2000年东亚三强合围西亚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扬子晚报2004.8.1《“第三世界”的崛起》)
【辨说】 “第三世界”的说法,最早是由经济学家Alfred Saury于1952年8月14日在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首先提出的,当时所指原是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冷战时期,有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了表示不靠拢北约或华约的任何一方,就借用“第三世界”来界定自己;直至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才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时,又做了“三个世界”的划分,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结构分析】 名词性偏正结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0: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