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三世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三世界 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毛泽东根据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指出世界已划分为三个方面: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非、拉美及其它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国家构成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划分,对于动员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世界dì-sān shìji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总称。 第三世界dìsān shìjiè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一样,是属于第三世界的。”(《红旗》1971.13.43页)“中孟人民之间具有悠久的传统友谊。我们两国同属第三世界。”(《人民日报》1977.1.2)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战后由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经济上不发达国家组成的新兴的政治力量。包括亚、非、拉美及其他地区的12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占世界陆地面积的80.4%。第三世界的崛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些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战后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在经济上大都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 ☚ 第二世界 西方国家 ☛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dì-sān shìjiè指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总称)。在地域上大多处于发达国家的南边。在学术上,这些国家也称为“南部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或“主体世界”。 ☚ 第三梯队 第三卫生间 ☛ 第三世界Third World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内形成的集团,另一种专指50年代和60年代从殖民地地位产生的国家,即新独立国家,形成与共产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第三集团。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disanshijie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工业基础薄弱、比较贫穷的国家。是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概念,出自1974年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毛泽东根据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指出世界已划分为三个方面:苏联、美国是第一世界;亚、非、拉美及其他地区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国家构成第三世界,它们在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经济上都比较落后,虽然大多数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仍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迫切任务;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习惯上从经济发展程度上把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原来划分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基本上都包含在发展中国家之内。统称为第三世界,现有国家约140个,占世界总人口75%。拥有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战略通道。经济上大都不发达,政治上大都保持中立和实行不结盟政策,国际关系上又受到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和危害。他们面临的共同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争取社会进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实现民族的彻底解放。他们采取不同形式,在各个领域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斗争。同时,民族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是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 霸权主义 南南合作 ☛ 第三世界又称“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以及其他地区长期被压迫的民族和国家的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舞台上活跃而有影响的力量和反殖、反帝、反霸的主力军。占世界总人口和土地面积的2/3,占联合国成员国的80%以上。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是毛泽东对世界战略格局所作的一个划分。 ☚ 全球化 北约东扩 ☛ 第三世界Third World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总体。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50年代首先提出第三世界这个概念,指的是走既非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中间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独立前发展中国家虽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不占优势,却都在艰难地、缓慢地发展,独立后多数国家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部分国家则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仅从理论上说“中间道路”是讲不通的,而且,从实践上看走“中间道路”的国家也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人标榜他们走的是“中间道路”,或者说是“第三条道路”,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道路。由于不存在走“第三条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因而说第三世界是走“中间道路”的发展中国家乃是一种没有实际对象的虚构。毛泽东同志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指出,中国和其他亚非拉国家“都叫做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邓小平同志于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又进一步阐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是:(1)“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2)“它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3)“这些国家受的压迫最深,反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4)“它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总体的第三世界,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诞生和壮大的,它不仅目前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且在将来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也不会消逝。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在谈话中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经过12年的酝酿和思考,针对当时的形势,为对付威胁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实行最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以便在国际斗争中最易取得成效而提出来的。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一系列亚非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苏联霸权主义的出现而不复存在;由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帝国主义集团也已四分五裂。原有的旧秩序遭到了日益深刻的破坏和冲击,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三个方面、三种力量,即三个世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长期以来,它们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经济上一般比较落后。虽然它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仍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根据资源和经济状况,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分为四种:(1)石油输出国,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等近20个国家; (2)石油进口国(又称低收入国),包括泰国、缅甸、埃及等;(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墨西哥、巴西、新加坡、韩国、香港等。(4)最不发达国家,包括孟加拉国、老挝、埃塞俄比亚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的压迫最深,反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他们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真正有力量的不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团结起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第三世界和各国人民。第三世界的战略思想,使国际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斗争中能够团结起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来同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进行斗争。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制订正确的对外政策,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已被世界各国国家所接受和引用,是毛泽东晚年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 第二世界 经济特区 ☛ 第三世界third world 第三世界the third world(见“三个世界”理论) 第三世界dì sān shì jiè【释义一】 外交用语。特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泛指世界上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