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临夏城郊商品畜牧业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地处大夏河下游,是通往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的必经之地。位于北纬53°37′,东经103°11′,总面积88.55平方公里,海拔在1 800—2 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3 ℃,年降水509.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412.2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全市辖4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41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农村、城镇人口各占一半,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0%,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 977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总耕地面积3 370公顷。平均26个农业人口有耕地一公顷。
临夏市具有地处甘青牧区和西宁、兰州等大城市之间的特殊性,发展粮食生产耕地极少的局限性和城乡居民饮食结构方面的民族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始终提倡、鼓励把养殖畜禽作为家庭副业来经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畜牧业生产出现了种、养、加综合经营,产、供、销成龙配套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城郊商品畜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以其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销售市场广阔和经济效益高,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使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组合,也使畜牧业生产加快了农本型向商品型的转化,一个城郊型商品畜牧业雏形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