簣簣(篑)Kuì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簣“篑”的繁体字。 上一条: 篑 下一条: 䰎 簣盛土器。《論語·子罕》: “未成一簣。” 鄭玄注: “簣,盛土籠也。” ( 《玉函山房輯佚書》)《論語·子罕》: “未成一簣。” 鄭玄注: “簣,盛土器。” (《通德堂經解》) 《論語·子罕》: “未成一簣。” 鄭玄注: “簣,盛土器。”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用物部 > 諸雜 > 簣 簣 kuì 亦作“蕢”、“匱”。盛土之筐,編竹或編草爲之。《書·旅獒》:“爲山九仞,功虧一簣。”《論語·子罕》:“譬如爲山,未成一簣。”何晏集解:“包(咸)曰:‘簣,土籠也。’”又《憲間》:“有荷蕢而遇孔氏之門者。”《漢書·禮樂志二》:“孔子曰:‘辟如爲山,未成一匱。’”又《何武王嘉師丹傳贊》:“以一蕢障江、河,用没其身。”顔師古注:“蕢,織草爲器,所以盛土也。”《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並開迹於一匱,同受侯甸之所服。”《南史·謝弘微傳》:“勿輕一 少,進往必千仞。”唐·許渾《獻韶陽相國崔公》詩:“一匱爲功極九層,康莊猶自劍稜稜。”宋·王安石《次韻留題僧假山》:“態足萬峰奇,功才一簣微。” 簣kuiBA88 “篑”的繁体。 簣kuìK094 “篑”的繁体。 〖簣〗 粵 gwai3〔貴〕普 kuì 盛土用的竹器,外形似筲箕。《書經.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仞【粵 jan6〔孕〕普 rèn】:古代長度單位。虧:欠。)
簣篑,《説文》所無kuì[竹(意符)+貴(聲符)→簣(古代盛土的筐子〈簣籠。功虧一簣〉。)] 《論語·子罕》:“譬如爲山,未成一簣。”(好比挑土堆山,没有堆成,就因只差最後一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