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
明清两代生产的一种著名瓷器。所谓素三彩,就是指在素烧过的白胎上,进行线描、刻绘,加彩的色调以黄、绿、紫为主, 不用红色,再在低温中烧成。这种瓷器在明代已开始制作,正德( 1506—1521 )年间其制作技艺已臻于精致。清康熙( 1662—1722 )年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上述三彩外,又增加了特有的蓝彩,加彩方法更为多样。有在白瓷胎上直接加彩后罩上一层雪白,如传世的素三彩花果盘即属此种制作方法。亦有在白釉瓷器上涂以色地,再绘素彩的。一种墨地的素三彩器更属珍品。有以黄、绿、紫釉晕成杂斑的,俗称“虎皮斑”素三彩。康熙素三彩除内含碗、盘的各色器皿、文具、香炉等外,以各种瓷塑见长,常见的有观音像和动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