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
明清苑囿。位于北京西郊。初为明代御舟绕行的 “别港”。其北面为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十六年 (1289)修建的广源闸,闸桥是一座不能启闭的石桥,大船无法通行。明代,帝后乘龙舟游览西郊,必须设法绕过广源闸,于是在南岸开凿出一条河汊,以便龙舟畅行于长河,这条河汊便形成了 “别港”。清乾隆年间,在别港的东西河之间的大片河滩上垒砌了太湖石,遍种芦苇,取名 “芦花渡”。因其仿照苏州城葑门外朝天桥港汊“芦苇深处” 的水乡风光,故又称“小苏州芦花荡”。芦花渡对岸的山坡上,有一座明代道观,即是御船坞的龙王庙,乾隆将其改名为 “紫竹禅院”,此别港也改称为“紫竹院” 了。紫竹院当时院内并无竹,而是因芦苇杆很粗,并呈黑紫色,远看似一片紫竹林。慈禧喜欢自比观世音,常打扮成观世音坐在苇荡中的太湖石上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