旛之一種。“旛”亦作“幡”。唐已用之,達於清。然形制有變。宋制:以絳帛爲之,作五色間暈,無字,兩角垂佩,中爲六角蓋,垂珠佩,下有横木板,作碾玉文,繫龍頭竿上。元制:四角,朱緑蓋,每角垂羅文雜佩,繫於金銅鈎竿,竿以朱飾。清以五色緞相間爲之,中繡金龍,夾以雲紋,下綴金鈴五。蓋以紅緞罩之,藍緣,垂幨青、紫、黄三重。《新唐書·儀衛志上》:“左右領軍衛黄麾仗,首尾廂皆絳引旛,二十引前,十掩後。”《宋史·儀衛志五》:“王公鹵簿之制……絳引幡六,刀盾、矟、弓矢名八十。”《明史·儀衛志》:“洪武元年十月定元旦朝賀儀……丹墀左右布黄麾仗凡九十,分左右各三行…〔左前〕第二行十五:羽葆幢二,豹尾二,龍頭竿二,信旛二,傳教旛二,告止旛二,絳引旛二,黄麾一。”《清史稿·輿服志四》:“皇帝大駕鹵簿……絳引旛四,信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