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 精通精(精晓;精明;精涉;精核;通精) 邃(邃晓) 熟(纯熟) 妙识妙达 妙解 暗解 深明 深通 善通 明通 淹通 淹该 淹洽 淹浃 通艺 极尽(~围棋) 晓畅洞晓 深晓 善晓 明晓 生晓 精通军事:习兵 学识渊博,精通事理:博识多通 精通经学而品行端正:经明行修 经明行洁 经明行著 知识渊博,精通经典文献:博通经籍 学识精通而广博:通淹 通达晓畅:豁达 熟习,精通:晓谙 熟悉精通:谙通 晓谙 熟精 博习精通:该淹 (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精通) ☚ 通晓的程度 贯通 ☛ 经明行修明初官员铨选考试科目之一。详“六科 ❷”。 经明行修jīnɡ mínɡ xínɡ xiū经:指经学;明:明畅;行:品行;修:美好。形容人德才兼备。be good both in character and scholarship 经明行修jīng míng xíng xiū【解义】经:儒家经典。修:美好。指经学深湛,品行端正。 【用法】多用以形容人。 【例句】文先生~,深得学生的敬爱。 经明行修jīng míng xíng xiū深通经学,修养德行。《汉书·王吉传》:“吉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以《诗》、《论语》教授,好梁丘贺《易》,令子骏受焉。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经明行修jīng míng xíng xiū❶ 旧指经学精深,品行美好。 ❷ 特指汉时人才选拔的科目之一。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汉辟士四科: 德行志节、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刚毅明勇。” 经明行修jīngmíng-xíngxiū〔并列〕 经学渊博,品格高尚。《三国志·魏书·高柔传》:“然今博士,皆~,一国清选”。 △ 褒义。多用以写人经学深湛,品行端正。 【近义】命世之才 〖反义〗酒囊饭袋 经明行修jīng míng xíng xiū经:经学。行:品行。修:善,美好。即经学造诣很深,品行端正美好。《三国志·魏书·高柔传》:“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