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水传播
凡病原体能在水中存活一段时间,人们饮用或接触该水而受传染,均为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很多,常见的有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阴道滴虫病等。经水传播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饮用污染水或食用被污染水污染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另一类为人们在疫水中劳动、游泳、洗澡时,水中的病原体经皮肤、粘膜侵入机体。水源被污染的情况很多,如将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水源,洪水雨水冲刷地面粪便流入水源,自来水管破裂而渗入污水,在水源中洗涤病人衣物或粪桶等。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常可造成爆发流行,其流行范围大小及发病率高低与病原体种类、水源供应范围、水源污染程度、取水地点等有关。
饮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是: 饮用污染水的人群可发生传染病爆发;病人的地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患者均有饮用该水历史,不饮用该水者不发病; 饮用该水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对水源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经过该病潜伏期,爆发或流行即可停止; 该水源如经常被污染,则该地区的某病也可经年不断发生,形成慢性流行。经疫水传播的疾病流行特征为病人均有接触疫水历史,此类传播多发生于该类传染病的地方性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