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结构工资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结构工资制jiégòu gōngzīzhì一种以职务工资为主,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等为辅的工资制度。例如:“198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结构工资制,取代了实行近30年的等级工资制。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工资制度与原来的工资制度相比是一个进步,但是还不够完善,需要继续加以改进。”(《文汇报》1987.8.23)“我市有部分学校目前正在学习北京市的经验,进行结构工资制的试验,其中教师系列的工资构成包括:基础工资、课时工资、兼职工资、效益工资和物价浮动补贴5个部分。”(《中国教育报》1989.1.24) 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jiégòu gōngzīzhì以职务工资为主,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为辅的工资制度。 ☚ 结对 结伙 ☛ 结构工资制按工资的不同职能分为相应的几个组成部分,分别确定工资额的工资制度。又称“分解工资制”。它适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工。对不同人员实行的结构工资制,可以由不同因素组成。1985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是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结构工资制的依据。它规定以职务工资为主,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组成。基础工资是保障最低生活部分,以大体维持本人基本生活费计算。职务工资是按照工作人员的职务高低、责任大小、工作繁简和业务技术水平,规定不同的工资标准,同一职务的工资标准又划分几个等级,上下职务之间的工资适当交叉,其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工龄津贴是按照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逐年增长,每工作一年增发一定数额,但领取工龄津贴的工作年限最多不超过40年。奖励工资用于奖励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工作人员,有较大贡献的可以多奖,不能平均发放。结构工资制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工资的各种职能各司其职;青、老年职工之间的工资关系可以得到合理安排;把劳动的复杂程度、工作责任和劳动成果密切结合;适应性强;能体现劳动差别,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因此,这种工资制度不仅保证了基本生活需要,又防止了平均主义;不仅突出了职务和贡献,还考虑到工龄的长短;不仅破除了论资排辈的观念,又照顾了工资关系不平衡的历史和现状。此外。其中某一部分今后需要调整时,也能够灵活掌握。从实行以来,效果较好,为今后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构工资制又称为“分解工资制”、“组合工资制”。基本模式是把职工的全部工资报酬分解为若干个单元,各单元的工资随着与之相对应的职工劳动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各单元又相互联系,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原则上可以把工资分解为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年功工资、活工资等几个部分。 结构工资制我国在1985年的工资改革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实行的一种工资制度。 结构工资制按工资的不同功能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资单元,各单元规定不同的结构系数,由此组成的有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关系的工资制度。又称分解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Structure Wage System随着企业内部工资改革的深化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也被称为分解工资,将组合工资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分别确定工资额;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各有其职能特点和运作方式,同时,各个组成部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结构工资制的特点:(1)各个组成部分各司其职,分别计酬,以劳动的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劳动者的贡献大小,有利于发挥工资的各种职能作用,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它可以根据职工每一方面的优势而灵活地增加工资;(3)主要适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采用结构工资制。 ☚ 技能工资制 八级工资制 ☛ 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1985年机关、事业单位在工资改革中实行的基本工资制度。把原来的一元化工资标准表分解为三个单元的结构工资,一为基础工资,是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二为职务(岗位)工资,按责任大小、技术业务要求、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划分工资档次; 三为工龄津贴,是按工作年限计算的工资。在港口企业中有几个港口参照这种模式,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不完全相同的结构工资制,有的称为组合工资制、双标工资制。 ☚ 总挂总提 除本分成制 ☛ 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亦称“组合工资制”。将职工的工资按照性质分成几个部分,以职务工资或岗位工资为主体,把工资分为固定的和浮动的两大部分。固定部分又分基本生活工资和工龄工资。前者叫 “基础工资”或“保证工资”,用于保证职工的最低生活。工龄工资亦称“年历工资”,工龄越长,劳动积累越多,工龄工资越高。浮动部分包括超额劳动工资,如奖金等。职务工资或岗位工资,由职工所担任的工作任务决定,职务越高,担任的工作越繁重,工资越高。职务(岗位)工资只同职务岗位挂钩,职务岗位发生变动,工资随之变动。结构工资制是我国在1985年工资改革中,国家机关和一部分事业、企业单位职工实行的一种新工资制度。 ☚ 岗位工资制 计件工资 ☛ 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亦称“组合工资制”。根据职工的职务、工龄、基本生活需要和实际劳动成果等因素在工资总额中所处地位来确定其比重,从而组成为复合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它的特点是: 将职工的工资按照性质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担负不同职能,互相区别又相互补充,实现合理的有机组合。结构工资的模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都是以职务工资或岗位工资为主体,把工资分为固定的和活动的两大部分。我国从1985年在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企业单位实行这种新的工资形式。其构成包括: 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和奖金四个部分。(1) 职务工资。由职工所担任的工作任务决定。担任的职务越高,从事的工作越复杂、越艰苦、责任越大,要求的文化技术水平越高,职务工资就越高。职务工资只同职工担任的实职挂钩,变动职务或岗位,工资也相应变动。职务工资是结构工资的主体部分,目前占50%。(2) 基础工资。用于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目前占结构工资比重的32%。(3) 工龄工资。由劳动积累的状况决定。工龄越长,为国家积累劳动越多,工龄工资越高。现行工龄工资计酬方法是按同一标准计酬,每满一年工龄,发给0.5元工龄工资。(4) 奖金。由职工实际劳动成果的状况决定,是结构工资中最活的部分。我国实行结构工资制是工资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目的在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各个岗位上的职工都能安心做好本岗位工作 (参见“职务工资”、“工龄工资”、“活动工资”)。 ☚ 工资构成 月工资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