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各得其所
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一项方针。毛泽东1957年1月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一文中指出:“这是一个什么方针呢?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实行这样一个方针比较好,
乱子出得比较少。”(《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40页)毛泽东历来重视以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思想指导和处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分配问题上如何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相互关系,他指出:“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因为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是涉及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同局部利益的关系,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影响人民和国家关系,影响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5页)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指导方针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妥善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关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