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免疫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是指免疫功能在某种疾病(如感染、胃肠道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病、营养不良)或在某些临床情况(手术、化疗)的影响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减退。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最常见于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易引起细菌、霉菌或病毒感染,卡氏肺囊虫病性肺炎和带状泡疹最为典型。脾切除术后可因调理素及四肽吞噬素(tuftsin)缺乏,易招致胞内菌特别是肺炎双球菌的严重感染。胃肠道疾病有蛋白质丢失者,血中抗体低下而易发生细菌感染。 稀有元素如锌和缺乏时,细胞免疫功能常减退。继发性低补体血症可因:
❶消耗过多,如血清病,某些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
❷丢失,如烧伤;
❸合成障碍,如肝功能衰竭、严重营养不良而发生。有些继发性免疫缺陷可为暂时性现象,如红斑狼疮时的抑制性T细胞(TS)功能减退可在疾病缓解后恢复;应用类固醇激素后的白细胞吞噬功能和T细胞功能减退可在停药后恢复,也可以长期存在。一般而言,疾病所致的免疫缺陷可有二个后果:
❶增加机会菌感染;
❷促进原发病进展,如恶性肿瘤可致TS细胞功能增强和辅助性T细胞(TH)缺陷,导致免疫无能和免疫监护失调,使恶性肿瘤的进展和播散加快。选择各种治疗时,如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等,应考虑到可能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权衡得失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