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的来历
汉族工艺传说。流传于江苏苏州。相传宋朝时苏州有个年轻后生名叫巧生。巧生织得一手好绢,还能吹箫画画。金兵南侵,兵荒马乱,巧生织的绢没人要了,便改做麦芽糖卖。一天,巧生路过一个莲塘,见满塘莲花盛开.巧生不由倚在柳树上吹起箫来。箫声惊动了塘边洗衣裳的姑娘,她抬头手一松,衣服就漂往塘里去了。巧生忙跳进塘把衣服捞起来。姑娘接过衣服,掏出一个手绢包递给巧生,便走了。巧生回到家里,打开手绢包看,是一颗粉红色的莲子。巧生把它种在天井里的一口大水缸里。没出半月,缸里的水面上便长满莲叶,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莲花来。巧生拿出画笔,对着莲花描了起来。他想对着画稿织一块长满莲花的绸子,可是一连织了几天几夜,也没织出来。一天,他到城里买丝线,回来一看,绸面上竟长满各式各样的莲花。谁织出来的呢?他问遍左邻右舍,谁都不知道。第二天,巧生偷偷躲在门背后。只见天井莲花缸里出来一个姑娘,悄悄走到机子前织了起来。正是荷塘边遇见的那个姑娘。巧生赶忙从门背后窜出来,姑娘见秘密被巧生看破,回不去家了,便和巧生结成夫妇。她把这种织绸手艺传给巧生,取名叫“合丝”,时间长了,大家就叫成“缂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