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户制度
西汉政府为严格控制农民所实行的户口管理制度。当时,政府将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土地财产以及亲属关系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口簿上,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有的户籍上连居民的身长、肤色、外貌等情况也写得一清二楚,作为缉捕逃亡人员的参考材料; 如果丢掉户口向外逃亡,一旦捕获,即罚为宫奴: 凡是编入户籍者,未经政府允许,不得随意迁徙; 经过关津,要有“传”和“繻”(写在简牍或缯帛上的文书)证明。每年十一月份,官府查核一次户口。西汉统治者还将户口管理好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一项重要标准,当时的很多官吏因其任职期间“户口岁增”而受到皇帝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