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嵌宝石鱼形盒
清代玉器。鱼盒以翠玉精细雕琢而成,长二十四厘米,宽八厘米,盖及盒身呈对半剖开的鱼形,中间雕空可以存放物品,合在一起似一条完整的鲤鱼。鱼身遍饰鳞纹,鱼目嵌玛瑙,鱼尾、鳍、鳃等处嵌有七十颗熠熠生辉的红宝石。盒内和盖内阴刻有楷书体清高宗弘历(乾隆)《咏痕都斯坦玉鱼》诗一首,诗中称此器为西域痕都斯坦所出。但从碾玉装饰与艺术风格看,可能是乾隆时期仿造的。痕都斯坦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地区,这里不仅盛产玉石,玉雕业也很发达,玉工造诣极高。乾隆皇帝曾撰写了三十余首诗文,详细描述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纹饰、工艺特点和艺术成就。我国古代玉器雕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到清朝乾隆时期,带有阿拉伯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进入皇宫,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要求宫中玉匠加以仿制,此后具有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不仅风靡宫中,还流传于民间玉肆,其影响极大。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