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
加工类药材。 (1)释名:本品为植物枝叶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干浸膏。原产南洋(爪哇、老挝等国),约在元代传入我国。 最早的中文名称是“乌叠尼”。 《本草纲目》作“乌爹泥”。 李时珍曰:“乌爹或作乌丁,皆番语,无正字。”他同时记载了“孩儿茶”一名,恐亦系译音。后世简称为“儿茶”。(2)功能:性平。 ❶ 收湿,敛疮。治疮疡多脓水、久不敛口、牙疳溃烂等症。 ❷ 止血,止泻。治外伤出血、泻痢便血等症。 (3)用法:治疮疡及外伤,以外用为主(研末敷患处)。治便血、泻下多内服:1.5~3克,包煎;或研粉吞服每次0.3~1克。 〔孩儿茶〕 处方名。即儿茶。 〔儿茶膏 黑儿茶〕 商品名。即国产儿茶,主产云南。多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色。原料为豆科植物儿茶树的去皮枝、干。 〔方儿茶 棕儿茶〕 商品名。 即进口儿茶,主产印尼、马来亚等地。药材为方形小块,表面棕色或褐色。原料为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的枝、叶。 〔老儿茶 新儿茶〕 商品名。是“方儿茶”的两种规格。 “老”、“新”是指进入我国的先后而言。二者性状主要区别是:老儿茶色深,有光泽;新儿茶色浅,无光泽。 习惯认为老儿茶品质较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