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
副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端直不动,或某物处于耸立状态。 义即“端”、“耸”。 ❶ 攀援上峰顶,两面兀立如鼓。(《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❷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句义:初四那天端坐听雪化后的滴水声直到晚上。词头 加于疑问代词“谁”和指示代词“那”前,构成“兀谁”“兀那”。义即“谁”、“那”。 ❶ 弦中幽恨,曲中私语,孤凤急离凰。刚待不思量,兀谁管今宵夜长?(《名儒草堂诗馀·杨西庵:太常引》)❷ 古今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花草粹编·刘燕:太常引》)❸ 兀那弹琵琶的是哪位娘娘?(《元曲选·汉宫秋·第一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