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脓肿和瘘
肛门周围脓肿和瘘多见于新生儿及幼婴儿,女性多于男性。婴儿皮肤娇嫩或有湿疹(尿布疹),因大小便浸蚀,经粗糙和不洁尿布摩擦可发生皮下感染,当肛门粘膜外翻时,易损伤肛管隐窝,引起隐窝炎,感染扩散到肛管,发展成肛周脓肿;女婴肛管前壁与前庭之间组织疏松,排便时因内压作用,炎症易向前蔓延,形成前庭(舟状窝、大阴唇、阴道下缘……)脓肿,溃破后成肛瘘或前庭瘘。
肛周或前庭有红肿块,早期质硬,以后变软,有波动,异常疼痛,婴儿哭吵、拒食,可有发热和呕吐。脓肿多自动破裂,有少量脓液流出,日久不愈,形成瘘管。也有溃破结痂,误认已愈合,不久又红肿溃破,多次反复形成慢性瘘管。前庭瘘于排稀便时常有粪汁漏出。
早期可作热水坐浴、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少数可痊愈。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切口与肛门呈放射方向,长度为脓肿的全长,齿线处找出隐窝内口,将内、外口间组织切开可防止日后形成瘘。也可同时作挂线治疗,于肛管粘膜内口,穿过橡皮筋,两端适当扎紧,使其中组织逐渐坏死愈合,不致形成瘘管。已形成瘘管者则作瘘管切开术,清除管壁肉芽组织或用挂线法。女婴前庭瘘或大阴唇瘘也可作瘘管切开术,以后再作会阴成形和括约肌缝合术;也有主张先作乙状结肠造瘘术,然后再处理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