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风下血方cháng fēng xià xuè fāng方剂名。 ❶《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地黄。 【方源】《百一选方》。 【组成、用法】生地黄、熟地黄并酒浸,五味子等分,为末,以炼蜜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❷《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皂荚。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用长尺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二十丸。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❸《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代赭石。 【方源】《斗门》。 【组成、用法】血师一两,火煅,米醋淬,尽醋一升,捣罗如面。每服一钱,白汤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❹《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皂荚。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皂角刺灰二两,胡桃仁、破故纸(炒)、槐花(炒)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 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❺《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肥皂荚。 【方源】《普济方》 。 【组成、用法】独子肥皂荚烧存性,一片为末,糕糊丸;一片为末,米饮调,吞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❻《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柏。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柏子仁十四个捶碎,囊贮浸好酒三盏,煎八分服。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❼《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绿矾。 【方源】《永类方》。 【组成、用法】绿矾四两,入沙锅内,新瓦盖定,盐泥固济,煅赤取出,入青盐、生硫黄各一两,研匀。再入锅中固济,煅赤取出,去火毒,研。入熟附子末一两,粟米粥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温酒任下三十丸。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❽《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蛇黄。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蛇黄二颗,火煅醋淬七次,为末。每服三钱,陈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脱肛。 ❾《本草纲目》果部第31卷橄榄。 【方源】《仁斋直指方》。 【组成、用法】橄榄核,灯上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❿《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山楂。 【方源】《百一选方》。 【组成、用法】独用山里果(俗名酸枣,又名鼻涕团)干者为末,艾汤调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⓫《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银杏。 【方源】时珍方。 【组成、用法】银杏煨熟,出火气,食之,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⓬《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橡实。 【方源】《余居士选奇方》。 【组成、用法】橡斗子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铁线札住,煅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⓭《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木香。 【方源】《刘松石保寿堂方》。 【组成、用法】木香、黄连等分,为末,入肥猪大肠内,两头扎定,煮极烂,去药食肠。或连药捣为丸服。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⓮《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白芷。 【方源】《余居士选奇方》。 【组成、用法】香白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⓯《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丝瓜。 【方源】《许叔微本事方》。 【组成、用法】霜后干丝瓜烧存性,为末,空心酒服二钱。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⓰《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茄。 【方源】《灵苑方》。 【组成、用法】经霜茄连蒂烧存性为末,每日空心温酒服二钱匕。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⓱《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茄。 【方源】时珍方。 【组成、用法】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⓲《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胡荽。 【方源】《食疗本草》。 【组成、用法】胡荽子和生菜,以热饼裹食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⓳《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莱菔。 【方源】《百一选方》。 【组成、用法】蜜炙萝卜,任意食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⓴《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松。 【方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用法】松木皮,去粗皮,取里白者,切晒焙研末。每服一钱,腊茶汤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㉑《本草纲目》草部第19卷羊蹄。 【方源】《永类方》。 【组成、用法】败毒菜(即羊蹄)洗切、连皮老姜各半盏,同炒赤,以无灰酒淬之,碗盖少顷,去滓,任意饮。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㉒《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术。 【方源】《妇人良方》。 【组成、用法】苍术不拘多少,以皂角揉浓汁浸一宿,煮干,焙研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日三服。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㉓《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木莲。 【方源】《杨倓家藏方》。 【组成、用法】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酒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㉔《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榼藤子。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象豆三枚,厚重者,湿纸七重包,煨熟去壳,取肉为末。每服一钱,食前黄芪汤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㉕《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蠡实。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马蔺子一斤,研破酒浸,夏三、冬七日,晒干,何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为末,以浸药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日三服,见效。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有疙瘩疮,破者不治。㉖《本草纲目》介部第46卷田螺。 【方源】《是斋百一选方》。 【组成、用法】大田螺五个,烧至壳白肉干,研末,作一服,热酒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㉗《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枳。 【方源】《经验方》。 【组成、用法】枳实半斤(麸炒),黄芪半斤,为末。米饮非时服二钱匕。糊丸亦可。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㉘《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枳。 【方源】《博济方》。 【组成、用法】用枳壳(烧黑存性)五钱,羊胫炭(为末)三钱,和令匀,五更空心米饮服。如人行五里,再一服。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㉙《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枳。 【方源】《简便方》。 【组成、用法】用枳壳一两,黄连五钱,水一钟,煎半钟,空心服用。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㉚《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楮。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秋采楮皮阴干为末。酒服三钱(或入麝香少许),日二。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㉛《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五倍子。 【方源】《本事方》。 【组成、用法】五倍子、白矾各半两,为末。顺流水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忌酒。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㉜《本草纲目》虫部第39卷蚕。 【方源】《笔峰杂兴方》。 【组成、用法】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日三服。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㉝《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桑蠹虫。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枯桑树下虫矣,烧灰性,酒服一钱。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㉞《本草纲目》虫部第40卷蝎。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㉟《本草纲目》服器部第38卷皮𫗈。 【方源】《圣惠方》。 【组成、用法】皮鞋底、蚕茧蜕、核桃壳、红鸡冠花等分,烧灰。取酒服一钱。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㊱《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瓜蒌。 【方源】《普济方》。 【组成、用法】瓜蒌一个烧灰,赤小豆半两为末。每空心酒服一钱。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㊲《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猬。 【方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用法】白刺猬皮一枚(铫肉煿焦,去皮留刺),木贼半两(炒黑),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㊳《本草纲目》鳞部第44卷鲫鱼。 【方源】《百一方》。 【组成、用法】用活鲫鱼一大尾,去肠留鳞,入五倍子末填满,泥固煅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或饭丸),日三服。 【功用主治】肠风下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