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损伤
临床上常见的脑膜损伤有以下几类:(1)大脑镰和小脑幕撕裂伤,当头颅被挤压发生严重变形时,即可能使大脑镰或(和)小脑幕被撕裂,尤常见于难产或用产钳娩出的新生儿。这两种脑膜撕裂本身并不引起特殊症状,但如附近的血管也被撕破,会引起颅内出血。
(2) 硬脑膜破裂和缺损,各种颅骨骨折均有并发硬脑膜破裂的可能,硬脑膜缺损常见于各种开放性颅脑损伤,或发生于这类损伤的清创术后,其次是因施行某些颅内或颅骨手术时切除了部分硬脑膜。当有外伤后蛛网膜囊肿存在时,可使硬脑膜裂伤随病变发展扩大而形成硬脑膜缺损。

产伤所致的大脑镰和小脑幕撕裂伤
硬脑膜修补术: 硬脑膜是保护脑的重要结构之一,也是抵御病菌侵入颅内的重要屏障。因此,当因硬脑膜撕裂或缺损并发脑脊液漏时,需修补硬脑膜。开放性脑损伤和外伤后蛛网膜囊肿时的硬脑膜缺损几乎均需修补。为了防止形成粘连,在治疗癫痫时切除脑膜脑瘢痕后必须修补。其他原因引起的小范围硬脑膜缺损则不一定都要修补。用作修补的材料,当视具体部位、缺损面积大小和所需材料的强韧性而定。较常用的是利用手术区域内便于取来的组织,如骨膜、颞筋膜、颞肌、帽状腱膜、翻转的硬硬脑膜外层等。在修补筛板区域的缺损时还可翻转鸡冠处的大脑镰。较大的缺损也可利用阔筋膜。此外还可利用某些特制修补材料,如涤纶膜、硅橡胶膜、聚乙烯膜、冰冻硬脑膜、血浆纤维蛋白膜或冷冻的干燥羊膜等。亦有用保存的疝囊膜作修补材料,比羊膜结实且无不良反应。手术时,应按病情需要,用适当的缝线或银夹将修补材料固定在缺损处周围的软组织,所需严密程度则随修补的目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