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 腔调戏曲音乐中唱腔和曲调的统称。如徽剧的吹腔、京剧的四平调等。每种腔调又包括若干板式或曲牌,如四平调中有慢板、原板等,昆腔中有《玉芙蓉》、《普天乐》等曲牌。 ☚ 尾声 北曲 ☛ 腔调四6246①名样子;模样(贬)。吴语。上海〖 〗。侬看,搿个人啥~。《海上花列传》第四七回:「切勿要装出点斯斯文文个~来。」江苏苏州。金熙、韩德珠《苏州的传说・手镯的故事》:「老师傅看见阿大先生这付难看~,面孔一沉,抖着嗓音说:『…冯老板回来,请他来一趟!』」江苏吴江黎里、常州、靖江、丹阳童家桥、江阴〖 〗。一早起,脸孔板起则,倒样~一早晨,板起了脸,什么样子。浙江杭州〖 〗。②名行为。吴语。上海松江。③名口气。吴语。上海松江。④名相貌;长相。吴语。江苏靖江。   腔调;声调qiānɡdiào shēnɡdiào【同】 都是名词;都指说话、读书的声音、语调。 【异】 “腔调”着重语气、速度、抑扬顿挫等所形成的声音特点。此外,还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乐曲的声律等;“声调”没有这些意思。[例]听老先生说话的~,大家猜测他是南方人。“声调”着重指语气、语调;常用于比较认真或比较庄重的场合。此外,还专指一个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是语言学专业术语,例如:“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腔调”没有这个意思。[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明理走到台前,深深向灵位鞠了躬,转过身来用悲哀的~读祭文。” 腔调qiāngdiào❶戏曲里成系统的曲调。 ❷说话的口音、语气 △ 京城~。 【同】语调 ★帮腔 搭腔 花腔 腔调qiāngdiào❶ 〈名〉各种戏曲所固有的曲调,如西皮、二黄、昆腔等。 ❷ 〈名〉调子:外国腔调│山东腔调。 ❸ 〈名〉说话的态度、语调或口气等:老板的腔调。 腔调说话声音、 语气等特点的统称。 腔调在语调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音高、音强、音长等因素而形成,可以传达更丰富的语言信息。 如同是下降语调的祈使句, 用中、弱、长、松等要素组成腔调,语气柔和,表示的是请求语气;用高、强、 短、 紧等要素组成腔调,语气强烈, 表示的是命令语气。 这主要是腔调不同造成的。 通常所说的腔调, 还可以是特指一个人的说话声音语气特点。 腔调qiāng diào(~儿)指人的神态言语,表示厌恶:什么蹄子们 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来了。(七三·1774)金桂冷笑道,“两个人的~儿都够使的了,别打量谁是傻子。”(八十·1986) 腔调 腔调腔(调调;音~;京~;昆~) 口音、腔调:腔口 腔调架势:腔子 腔调气派:腔派 语音语调:言制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字正腔圆 语调柔和:好声好气 过分亲热的语调:甜腻腻 故意装某种腔调:撇腔撇调 言语腔调相同:同声 提高调门:高调 说话带外国腔调:洋腔洋调 说话既非本地口音,腔调又粗野:侉声野气 不正派的语调、表情:贼腔 粗野而听不懂的腔调:蛮声獠气 (说话的声音、语气等:腔调)
另见:音调 语气 ☚ 口音 声调 ☛
曲调 曲调调(调子;调头;调门;小~;大~;商调) 腔(腔调;腔子;腔口;声~;昆~;唱~;~圆字正) 商羽 音乐曲调:乐文 乐声曲调:音曲 音乐的声调:钧 乐调声韵 悲哀的乐调:哀弄 各种曲调:诸弄 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诗声 填词用的曲调:词牌 基本的调子:基调 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各种时兴小调、小曲:时调 急促的调子:高徽 高昂的曲调:高歌 高雅的曲调:渊调 高调 雪调 陈旧的曲调:老调 悲壮的曲调:变征之声 变徴之声 悲怆的曲调:破瑟 调子低沉:调下 乐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跌宕多姿 变换调子:犯声 犯调 换调 乐调的转换:转调 移调 变调 (戏曲或歌曲的调子:曲调) ☚ 曲调 乐曲 ☛ 腔调戏曲名词。中国各种地方戏曲的音乐组成部分。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剧的昆腔、高腔等。每种腔调都包括许多曲牌或板式。许多剧种共有同出一源的腔调则称声腔,如梆子、皮黄等。 腔调❶tune ❷tone ❸accent;intonation 说起话来洋腔洋调speak like a foreigner/流氓~talk like a hooligan /满口苏州~speak with a strong Suzhou accent/~一模一样sing the same tune 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