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苏联劳动报酬统计劳动报酬统计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工资基金和物质鼓励基金的数量、构成和利用;描述平均工资水平及其动态;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表明建筑业劳动报酬形式和制度的分布情况等。 苏联建筑业职工劳动报酬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工资基金和物质鼓励基金。工资基金是指按劳动计划规定的或实际上作为工资发放的货币资金之和。苏联还规定,除货币资金数额外,建筑单位提供给职工的各种无偿或优惠的服务(如住房、公共服务等),都属于工资基金。统计分别按生产工段、劳动者类别和工资各组成要素研究工资基金的数量和构成。物质鼓励基金是指用于职工的集体工作成绩进行鼓励的货币资金。统计主要研究物质鼓励基金的形成来源、数量构成、分配和动态等。 研究工资基金的利用是劳动报酬统计的重要任务。表明工资基金利用情况的是工资的节约或超支。可用考虑或不考虑建筑产品计划完成情况两种方法计算。不考虑建筑产品计划完成情况的工资基金绝对节约(或超支),通过实际工资基金与计划工资基金相比较来计算。考虑产品计划完成情况的工资基金相对节约(或超支)一般运用于在基本生产(建筑安装工作)中从事工作的职工。这一计算的实质就在于用实际工资基金与用产品计划完成百分比修正的计划工资基金相比较。经过修正的计划工资基金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或 式中:QФ、Qпл——为建筑安装工作的预算价值(定额标准净产值), SH——每一卢布建筑产值的工资定额, K——修正系数; Fпл——计划工资基金。 研究职工的平均工资和平均产量的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劳动生产率增长应当快于平均工资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社会主义积累。正确分配消费基金提供可靠的保证。表明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平均工资超前系数(K),公式为: 式中,Tw——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 Tf——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如果Koп>1,则在经济上可以有根据地认为二者增长比例是协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