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雜 > 茄根 茄根 qiégēn 茄科植物茄的乾燥根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有分枝,多已切成小段。表面棕灰色。主治脚氣,凍瘡,齒痛,久痢。唐·孟詵《食療本草·落蘇》:“根:主凍脚瘡,煮湯浸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茄》:“散血消腫。治血淋,下血,血痢,陰挺,齒䘌。” 茄根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茄母。为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根和茎。甘、辛,寒。祛风利湿,清热止血。 ❶治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痔血,血淋。煎服:15~30g。 ❷治冻疮未溃,妇女阴痒,皮肤瘙痒。煎水洗。本品含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N-反式阿魏酰基去甲辛弗林等。又含香草酸、异东莨菪素等。根皮含薯蓣皂苷元。 茄根qi gēn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 的根和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微苦, 平。祛风通络, 止血, 止痛。治风湿疼痛、手足麻木、尿血、便血、龋齿痛、痔疮肿痛, 煎服: 15 ~30 克。煎水洗, 治未溃冻疮。 茄根 茄根茄根,始载于《开宝本草》。为茄科植物茄Solanummelongena L. 的根。原植物全国各省区常见栽培。 本品味微苦、甘,性寒。功能祛风和络,散血消肿。主治风湿关节痛,配木防己、筋骨草,水煎服。脚膝拘挛,屈伸不利,浸酒服。血痢久不止,茄根炭、石榴皮等分为末,红糖水送服。近以茄根制成糖浆,用治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的祛痰作用。茄根外用,治痔疮肿痛,可配苦参煎水服,并熏洗患处。皮肤瘙痒及妇人外阴湿痒,煎水洗。冻疮,煎水浸渍; 如已溃烂,烧灰敷之。煎服,9~18g。 实验研究: 茄根含反式阿魏酰基酪胺、反式-N-对香豆酰基酪胺,反式阿魏酰基去甲辛弗林、反式对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又含香荚兰醛、异东莨菪素、咖啡酸乙酯、反式阿魏酸、对氨基苯甲醛。根皮含薯蓣皂甙元、茄叶含茄碱0.002~0.003%。 ☚ 荭草 豨莶草 ☛ 00002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