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蛮傣语称 “地方”、“坝子”为“勐”, “茫”为 “勐”之异译。此称意为“住在坝子上的人”。中国古族名。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在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主要地区有茫施(今茫市)、茫天连(今孟连)、茫乃(即勐泐, 今景洪)等。其地无城郭, 自成村落。居住干栏式房屋。养象,牛耕,种水田。男子衣青布衣裤, 妇女着五色桶裙。以金片饰齿。好嚼槟榔,有黑齿习俗,又称为漆齿。有地区性首领,称为“茫诏”。受当时云南南诏政权统治, 被迫为南诏服兵役。为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别称。 茫蛮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别称。傣语“勐”之异译,意为“地方”、“平坝”,即“住在坝子里的人”。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孟连、耿马、临沧一带。以居住地区,如茫天连(今孟连)、茫吐薅(今勐阿)、茫昌、茫盛恐、茫鲊、茫施(今芒市)而得名,与以习俗得名之金齿、银齿、黑齿、绣脚等相别。各有首领,称“茫诏”。史家谓“茫诏”系“诏茫”之倒误,即今之“召勐”(地方首领)。住干栏式房屋,无城廓,自成村落,养象,畜耕,经营水稻,用粪作燃料,嗜嚼槟榔。唐时受南诏统辖,为南诏服兵役。 茫蛮古代西南民族。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唐代时活动于今云南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一带。傣语称“地方”、“坝子”为“勐”,“茫”为“勐”之异译。此称意为“住在坝子上的人”。时以茫称该部所居地区,有茫施(今云南芒市)、茫天连(今孟连)、茫乃(即勐泐,今景洪)等。无城郭,各部自成村落。居住干栏式房屋,养象,牛耕,种水田。男子衣青布衣裤,妇女着五色桶裙。以金片饰齿。好嚼槟榔,有黑齿习俗,又称为漆齿。有地区性首领,称为 “茫诏”。受当时云南南诏政权统治,被迫为南诏服兵役。与今傣族有渊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