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汤《温病条辨》卷二方。茯苓皮、生薏苡仁各五钱,猪苓、大腹皮、通草各三钱,淡竹叶二钱。水煎,分三次服。功能利湿清热。治湿热弥漫三焦,头胀身痛,呕逆,舌白,渴不多饮,小便不利者。 茯苓皮汤 《温病条辨》卷二【组方药物】 茯苓皮 生苡仁各15克 猪苓 大腹皮 白通草各9克 淡竹叶6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服。 【主要功效】 分利湿浊。 【适应病证】 湿温,吸收秽湿,分布三焦,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苔白,渴不多饮。 【方义分析】 此为吴鞠通分消浊湿的代表方。表里、经络、脏腑、三焦俱为湿热所困,最畏内闭外脱,吴氏先以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继以此方利湿分消。方中茯苓皮淡渗利湿,用为主药;配伍甘淡之猪苓,助茯苓皮利水渗湿;白通草(即通草)、薏苡仁、淡竹叶甘淡而寒,既可利尿,又能清热;大腹皮味辛,行水之中,兼能理气。全方用药以甘淡为主,配合寒凉味辛之品,故吴氏称之为“淡渗兼微辛微凉法”。 茯苓皮汤fúlínɡpítānɡ《温病条辨》卷二方。茯苓皮、薏苡仁各五钱, 猪苓三钱, 大腹皮、通草各三钱, 竹叶二钱。水煎服。治湿热弥漫三焦, 头胀呕逆, 渴不多饮, 身体重疼, 小便不利。 茯苓皮汤 茯苓皮汤本方出自《温病条辨》卷二。方由茯苓皮五钱,生苡仁五钱,猪苓三钱,大腹皮三钱,白通草三钱,淡竹叶二钱组成。上药,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功能清热利水渗湿。主治三焦湿热。症见发热,头胀痛,身痛呕逆,渴不多饮,小便不通,苔白。本方所治证属吸受秽湿,三焦为湿热所困而致,但以湿重热轻为主。治宜清利湿热。方中茯苓皮、猪苓、白通草淡渗利湿; 生苡仁、淡竹叶利水清热,分消湿热; 大腹皮行气除湿,使气化湿亦化。共成淡渗兼微辛微凉之法,以使湿热之邪渗泄于下,则诸证自愈。临床上用治湿重热轻、湿热阻滞三焦之证。以热蒸头胀,小便不通,渴不多饮,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亦用以治疗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水肿等属湿热困阻者。 ☚ 五皮散 四苓合芩芍汤 ☛ 000038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