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织叶蛾chinese teaoecophorid茶树枝干钻蛀害虫之一, 又名茶枝镰蛾、茶蛀梗虫,属鳞翅目织叶蛾科,学名为Casmara patrana Meyrick。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幼虫蛀食茶树枝干, 致被害枝中空枯死。除为害茶树外, 还为害油茶。 形态 成虫体翅茶褐色,体长15~20毫米,翅展32~40毫米。前翅近长方形,沿前缘基部2/5至顶角有一红褐色带纹。外缘灰黑, 内方有大块土黄色斑,近翅基中央有一红色突起小块。卵马齿形, 长约1毫米, 淡米黄色。幼虫细长, 成长后体长25~30毫米, 头黄褐色,前胸背板有一乳白色隆起肉瘤, 腹部黄白微紫,腹末两节背板骨化, 黑褐色。蛹长18~2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4~7节前后缘有褐色脊起, 腹末一对突起端部黑色。 
茶织叶蛾 
生活习性 在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均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开始化蛹, 4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成虫白天不活动, 常以前中足攀附枝叶, 悬挂于茶丛上。有趋光性。卵单产于幼嫩枝梢上部叶腋间,每枝1粒, 6月上, 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梢内, 从上向下蛀食, 直达枝杆基部,导致芽梢凋萎以至整枝枯渴, 幼虫在茎内蛀害, 茎外留有3~5个排泄孔, 间隔排列成一列, 从中排出棕黄色粪粒, 聚积地上。幼虫老熟后在枝杆上部咬一圆形羽化孔,并有白丝封闭, 孔口下方的蛀道内, 布满絮状物,化蛹其中。 防治 抓住6~8月剪除被害虫枝, 结合防治其它害虫施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