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Bodhiruci意译“道希”,北魏时北天竺名僧,佛典翻译家。于魏永平初(508)至洛阳,住永宁大寺。魏分东西,他随东魏迁邺(河南安阳北)。到天平二年(535),前后20多年,一直从事翻译。据当时李廓《众经目录》的记载,经唐代《开元录》刊定,他所译经籍存本有29部97卷。其中以《楞伽经》和印度世亲所著《金刚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经论》、《十地经论》等的翻译最为重要。特别是《十地经论》译出后,引起了当时佛学界的普遍重视,竞相传习,逐渐形成了一批精通并弘扬《十地经论》的佛教学者,即所谓 “地论师”。地论师有南北二道,菩提流支为北道系传承之祖。其弟子杰出者为道宠。 ☚ 勒那摩提 道希 ☛ 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Bodhiruci意译“道希”,北魏时北天竺名僧,佛典翻译家。于魏永平初(508)至洛阳,住永宁大寺。魏分东西,他随东魏迁邺(河南安阳北)。到天平二年(535),前后20多年,一直从事翻译。据当时李廓《众经目录》的记载,经唐代《开元录》刊定,他所译经籍存本有29部97卷。其中以《楞伽经》和印度世亲所著《金刚经论》、《法华经论》、《无量寿经论》、《十地经论》等的翻译最为重要。特别是《十地经论》译出后,引起了当时佛学界的普遍重视,竞相传习,逐渐形成了一批精通并弘扬《十地经论》的佛教学者,即所谓 “地论师”。地论师有南北二道,菩提流支为北道系传承之祖。其弟子杰出者为道宠。 ☚ 勒那摩提 道希 ☛ 菩提流支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仍奋笔不倦。对当时佛学界影响颇大。译作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入楞伽经》、《弥勒菩萨所问经》、《胜恩惟梵天所问经》、《深密解脱经》、《金刚般若经论》、《无量寿经论》、《法华经论》、 《宝积经论》等30余部(一说30部10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