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時權臣董卓所鑄之幣。體小穿大,内外無廓,“五銖”二字模糊難辨,製作甚粗劣。徑一·二至一·五厘米,重不足一克。後爲曹操廢止。《後漢書·孝獻帝紀》:“[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又《董卓傳》:“又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鍾虡、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故貨賤物貴,穀石數萬。又錢無輪郭文章,不便人用。”李賢等注引《魏志》曰:“卓鑄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鑪。”《通典·食貨八》:“董卓焚宫室,乃劫鑾駕西幸長安,悉壞五銖錢,更鑄小錢,大五分……曹公爲相,於是罷之,還用五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