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娜丽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503—1506年创作的油画。现藏于巴黎卢浮宫。西方美术史上杰出的肖像画之一,世界艺术珍品。据说画的是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西斯卡·佐贡多的夫人,也有说是画家自己。画家运用自创的薄雾画法和空气透视法,以柔和的色调、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女主人公瞬间微笑的表情,表达了一位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精神风貌。据说画家作画时,为使银行家妻子从丧子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请来乐队在一旁演奏优美的乐曲,由于蒙娜丽莎的笑隽永含蓄,意味深长,被称为“人类的微笑”、“最神秘的微笑”。画中主人公的右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这幅画充分表达了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妇女正在获得的精神地位,赞美了人的神圣与崇高。 ☚ 西斯廷圣母 2.4 女性艺术家 ☛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Mengnalisha意大利画家达·芬奇1503—1505年作,油画,现藏巴黎卢佛尔博物馆。是一幅世界闻名的肖像画。被画人据说是当时佛罗伦萨一官员的夫人,名叫吉奥孔达夫人。画面上她斜倚在扶手椅上,戴有纱网的粟色长发沿脸颊垂到肩上,一双重叠的手轻轻扣在胸下。特别是几分雍容、睿智的神态和那甜蜜而又神秘的微笑,使这幅肖像画不仅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人物的气质,而且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达·芬奇还成功地运用了柔和、细腻的明暗技法,刻画人物的脸、颈和双手,既具有真实的立体感,又有典雅的理想美成分。这种超越个体的理念之美,后来演变成了文艺复兴盛期风格的主要特征(见彩色图版)。 ☚ 春 大卫 ☛ 蒙娜丽莎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着意描绘了蒙娜丽莎的容貌及其动人的变化。面部明暗表现得非常柔和,别具神采的眼睛,使得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跃然脸上,安详的仪态使得微笑更富魅力。和这种安详美丽表情相配合的手势自然大方,展示她温柔性格。推向远处的背景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形象。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又称 《佐贡多》。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家达·芬奇的著名肖像画。1503—1506年作。法国卢浮宫藏。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充分表现出这个新女性自信乐观的情绪、端庄温雅的性格。画面虽然保留着宁静、端庄的古典面孔,但已消除了中世纪绘画中那种抽象化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画家敏捷地抓住所描绘对象一刹那间的心理活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被后人称之为 “永恒的微笑”。作者把刻画人物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用柔和细腻的笔调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为了衬托主体,把服装处理得很朴素,省略了任何华丽的装饰品。画家还用明暗法和空气逼近法等艺术手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光影、空间以及体积关系,追求一种完整的艺术效果。这幅作品不仅成为文艺复兴肖像画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后辈画家的人物画创作影响至深。 ☚ 最后的晚餐 跛足者 ☛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又称《佐贡多》。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著名肖像画。1503—1506年作。法国卢浮宫藏。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充分表现出这个新女性自信乐观的情绪、端庄温雅的性格。画面虽然保留着宁静、端庄的古典面孔,但已消除了中世纪绘画中那种抽象化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画家敏捷地抓住所描绘对象一刹那间的心理活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被后人称之为“永恒的微笑”。作者把刻画人物脸部、胸部和手作为画像的主体部分,用柔和细腻的笔调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肌体。为了衬托主体,把服装处理得很朴素,省略了任何华丽的装饰品。画家还用明暗法和空气逼近法等艺术手法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光影、空间以及体积关系,追求一种完整的艺术效果。这幅作品不仅成为文艺复兴肖像画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后辈画家的人物画创作影响至深。 ☚ 最后的晚餐 跛足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