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藤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藤黄

藤黄

中国画颜色之一。属植物质色。藤树为落叶乔木,其树皮伤后流出的胶质黄液即为“藤黄”。以越南、泰国、缅甸等国所产较佳,唐代以前即输入我国。与洋红、花青同为国画三种基本颜色,互相配合,可调出多种颜色。使用时不需调胶,以冷水浸泡即可;忌用开水,因经开水泡过凝成块状,发硬变质,不好使用。

☚ 赭石   阿胶 ☛

藤黄téng huáng

画画儿常用的一种颜料,用藤黄树的树脂加工而成: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胭脂这两样,再有不过是两支着色笔就完了。(四二·975)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其他 > 藤黄
藤黄  ténghuáng

亦稱“海藤花”、“臘草”。藤黄科植物藤黄木的樹脂。不規則塊狀,有蠟樣光澤,紅黄色,味辛辣。藥用與豆腐、荷葉、鮮山羊血熬煮。主治癰疽頑癬,牙疳蛀齒。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木部·藤黄》:“其樹名海藤花……就樹採者,輕妙,謂之臘草。酸澀有毒,主蟲牙蛀齒,點之便落。“清·張璐《本經逢原·蔓草部·藤黄》:“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蟲牙蛀齒,點之即落,毒能損骨傷腎可知。”

藤黄

药名。出《海药本草》。为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胶质树脂。主产印度及泰国。酸、涩,有毒。消肿,攻毒,止血,杀虫。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牙疳,蛀齿,汤火伤。外用: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涂。内服: 入丸剂,一次量30~60mg。过量可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甚至死亡。树汁含α-及β-藤黄素、藤黄酸(Mo-rellic acid)、异藤黄酸、藤黄双黄酮(Morel-loflavone) 等。藤黄素能引起动物腹泻。藤黄对小鼠腹水型肝癌、S180、U14、W256等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藤黄

藤黄

植物藤黄的树胶。天然藤黄有毒、故有“胭脂莫上手、藤黄莫入口”之说。不可用开水浸泡,以防硬化成渣。

☚ 花青   木炭条制法 ☛
藤黄

藤黄Tenghuang

植物质中国画颜料。植物藤黄的树脂,有毒,故有“胭脂莫上手,藤黄莫入口”之说。不可用开水浸泡,以防硬化成渣。

☚ 花青   胶 ☛
藤黄

藤黄

植物性有机黄色颜料。有一种热带金丝桃科植物(海藤树),将树皮凿孔,可流出胶质黄液,经煎炼而成。有毒,切勿入口。

☚ 胭脂   纸本 ☛

藤黄téng huá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藤黄(10)。药名。
【基原】为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morella Desv.的胶质树脂。
【性味】《海药本草》:“酸涩,有毒。”
【功用主治】消肿,化毒,止血,杀虫。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牙疳蛀齿,汤火伤。
❶《海药本草》:“主蚛牙蛀齿,点之便落。”
❷《纲目拾遗》:“治痈疽,止血化毒,敛金疮,亦能杀虫。”
❸《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剂,治绦虫及水肿。”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熬膏涂。内服:入丸剂(一次量一至二厘)。
【成分】树汁含藤黄素,已知结构的有α-藤黄素(α-Gut-tiferin)和β-藤黄素(β-Guttiferin),另含藤黄酸(Morellic acid)、异藤黄酸(Isomorellic acid)。种子含藤黄宁(Morellic)、异藤黄宁(Isomorellin)、二氢异藤黄宁(Dihydroisomorellin)、乙氧基二氢异藤黄宁(Ethoxydihydroisomorellin)、新藤黄宁(Neomorellin)。果皮含α-藤黄素。树汁及心材含藤黄双黄酮(Morello-flavone)。
【药理】
❶抗菌:其种子衣中的色素-藤黄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新藤黄宁也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异构体(异藤黄宁及异新藤黄宁)的抗原虫作用较其母体有效(藤黄宁或新藤黄宁通过肠管时可异构化)。
❷抗癌:藤黄注射剂50 mg/ml,与放疗合用实验,给MA-737乳癌小鼠静脉注射藤黄2.5 mg/kg(无抑肿癌作用剂量)24小时后接受照射,抑瘤率为80.6%,与单放疗组抑瘤率58.9%相比,有明显差异,说明藤黄有放疗增效作用。藤黄酸注射液对人体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用蛋白定量测定结果,3.125 μg/ml对肝癌细胞抑制率为39%,5 μg/ml对Hela细胞抑制率为62%,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藤黄酸对人体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在用量24,54,80,100 μg/ml剂量作用下均有明显抑制活性,且较喜树碱、石蒜内盐和漳州水仙碱为强。
❸其他作用与毒性:β及α1-藤黄素在超过治疗量时可引起小鼠腹泻(β-藤黄素致泻力更强)。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mg/kg),α1-及γ-藤黄素皮下注射均为277;腹腔注射分别为87.1及77.18;静脉注射分别为108.4及108。

藤黄ténghuáng

中药名。出唐·李珣《海药本草》。为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morellaDesv. 的胶质树脂。主产于印度及泰国。酸、涩, 有毒。消肿解毒, 止血杀虫。治痈疽肿毒, 顽癣, 恶疮, 损伤出血, 牙疳, 蛀齿,汤火伤。外用: 研末调敷, 磨汁涂或熬膏涂。内服: 入丸剂(一次量30 ~ 60 毫克)。过量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 甚至死亡。树汁含α - 和β - 藤黄素、藤黄酸、异藤黄酸、藤黄双黄酮等。

藤黄

藤黄

藤黄,又名玉黄、月黄。始载于《海药本草》。为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morella Desv.的胶质树脂。主产于印度及泰国。
本品味酸、涩、性温。有大毒。功能散瘀、消肿,解毒,杀虫。主治痈疽疔疖、顽癣及一切无名肿毒。本品多作外用。痈疽初起,可与蓖麻仁等量捣膏,外敷患处,有消肿止痛之效。一切无名肿毒及对口发背,以烧酒磨藤黄频敷患处; 或用麻油熬煎至入水不散时,入藤黄、白蜡搅匀成膏摊贴之。此法并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敷之即能止痛、止血、收口。治一切顽癣、可用藤黄、大黄、硫黄、雄黄、姜黄等分为末,菜油调涂患处,如《本草纲目拾遗》之五黄散。用治跌打金疮,痈疽肿毒,古方也有入丸剂内服的,如《医宗金鉴》之三黄宝蜡丸、《外科全生集》之𧔌峒丸, 均配有藤黄, 亦取其散瘀排毒之功。但本品有大毒,内服易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甚或致死。今已罕作内服剂。《得宜本草》谓:“有中藤黄毒者,食海蛰即解。”为丸服,0.03~0.06g。
实验研究: 藤黄树汁含α-和β-藤黄素。树脂含藤黄酸、异藤黄酸。

☚ 松香   樟脑 ☛
000030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4: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