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Mooren氏溃疡,系多见于老年人的一种角膜疾病。本病病因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角膜缘血管硬化、代谢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病变自角膜边缘开始,渐进性的角膜浅层溃疡。病人自觉剧烈疼痛、畏光、流泪等。溃疡多不穿孔,但病程顽固,最终侵及全角膜。如有继发感染,可有前房积脓,乃至发生穿孔。本病多不能彻底治愈,可用对症、控制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措施。
蚕蚀性角膜溃疡
蚕蚀性角膜溃疡为一种少见的角膜溃疡,也称Mooren溃疡,多发生于成年人,单眼患病者约50~75%,溃疡起始于颞侧或鼻侧的角膜周边部,溃疡呈犁沟状,有一进行边缘,缓慢进展,直至毁坏整个角膜。(彩图31)
病因尚未明确,曾怀疑病毒感染、缺血性坏死或代谢障碍,但均无充足证据。近年,已证明与自家免疫有关,病变区的球结膜中有大量淋巴球及浆细胞浸润,并在结膜上皮间隙和细胞浆内查到IgG、IgM、补体C3和循环抗体,病变球结膜中还含有大量胶原酶及蛋白聚糖酶,早期角膜缘白色反应环中及相邻巩膜上层组织中也有相似的淋巴球浆细胞浸润病变,这些均表明其免疫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在病早期角膜缘先出现黄白色环形点状混浊,以后连成一片,表面稍隆起,其外侧尚有一小条透明角膜带与角膜缘相隔,表面溃破后即成为向中央扩展的环形溃疡,溃疡进行缘浸润隆起,呈典型犁沟状,溃疡一般仅侵及前1/2基质层,但有时可穿凿到后弹力层,较少穿孔。病程缓慢溃疡分别朝向周围包括巩膜及中央方向扩展,终至整个角膜全被蚕食。溃疡修复以后出现血管新生。约1/4病例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治疗以手术效果较佳,但有复发可能;早期可切除病变区球结膜。病灶广泛而严重者,应切除角巩膜及球结膜病灶并作角膜板层移植。如切除彻底,复发率可以大大降低,并能保存一定视力。此外冷冻、烧灼、电凝、化学腐蚀方法也可酌情使用。局部可用胶原酶抑制剂 (乙酰半胱氨酸,依地酸钠),抗生素及散瞳剂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