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轴子
【名称出处】:《饮片新参》 【概况】: 异名 土连翘(《本草丛新》),山芝麻(《百草镜》),闹羊花子(汪连仕《采药书》),天芝麻(《杨氏便易良方》),羊踯躅果(《药材学》),八厘麻(《中药志》)。 基源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羊踯躅的果序。 原植物 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Rhododendron sinense Sweet). 历史 江苏和湖北的民间草药。 王一仙《饮片新参》载有六轴子之名,即羊踯躅的果实,为八厘麻的别名。八厘麻为湖北民间俗称。 余项参见“闹羊花”条。。 【生药】: 采集 9~10月间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收,用水浸后晒干,以防果实裂开。 药材主产于江苏、湖北。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果实中含有两个毒性二萜Rhodomollein Ⅰ和Ⅱ,和闹羊花毒素Ⅲ(RhodojaponinⅢ)[1,2]。 附 花含梫木毒素,石楠素(Ericolin)。叶含梫木毒素(Rhodotoxtn)、干巴菌酸甲酯(Sparassol)[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3;14(7):5 [2] CA 1990;112:155182r [3]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5。【药理】: 果实的各种制剂对小鼠有镇痛作用,但增加剂量不能使作用强度也增加。果实作用强于花。 参考文献 药学学报 1958,6(6):337 【药性】: 性味 苦,温。 有毒。 ❶ 《本草从新》:“苦,温。” ❷ 《饮片新参》:“涩、微苦,温。” ❸ 《药材学》:“有剧毒。”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温,有大毒。” 归经 《中草药学》:“入肺、脾经。” 功效 祛风止痛,散瘀消肿,止咳平喘。 主治 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咳喘。 ❶ 《本草从新》:“宣,行血。治风寒湿痹,历节肿胀,扑损疼痛。” ❷ 汪连仕《采药书》:“治跌打损伤,能活血疏风。” ❸ 《纲目拾遗》:“治疽毒疔疮。” ❹ 《本草求原》“敷无名肿毒,可消。” ❺ 《饮片新参》:“敛肺,止汗,化痰,定喘咳,治泻利遗泄。” ❻ 《全国中草药汇编》:“果: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❼ 《中草药学》:“风寒湿痹,喘咳,泻痢,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0.3~1g;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忌服。 ❶ 《本草从新》:“大损新血,无瘀勿用,体虚有瘀者亦忌。”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五虎丹(《草宝》)治风痹,跌扑,肿毒初起:草乌(去皮、姜汁拌晒、隔纸炒)、山芝麻(烧酒拌晒、炒)、雄黄(水飞)、血竭(笋叶上烘烊)、穿山甲(砂炒)各30g。 为末,丸如芥子大,酒下0.6~1g,不可多。 ❷ 七厘散(《杨氏便易良方》)治金刀伤,止痛:龙骨、硼砂、血竭(酒洗)、儿茶,天芝麻各1.5g。为细末,每服0.2g。 ❽ 新伤片(《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六轴子30g,地鳖虫30g,制元胡30g,红花6g,姜半夏18g。 制片。每次2~3片,每日3次,温开水或黄酒煎服。 单方应用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六轴子0.3~0.6g,或六轴子根1.5~3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