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
游离脂肪酸即非酯化脂肪酸,占血清总脂肪酸的5~10%,其余90%以上为酯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很活跃,它是直接参加代谢的基本营养物之一,被骨胳肌、心肌、脑或其他组织所摄取,作为机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的重要代偿和补充物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糖与血中游离脂肪酸呈负相关,即血糖低时,游离脂肪酸增加,反之则降低。游离脂肪酸主要来自脂肪组织和脂蛋白的水解,受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控制。除供能量外,多余部分可被再酯化为甘油三酯或其它酯类。在血中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相结合,循环的游离脂肪酸半衰期仅有几分钟。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有比色法和滴定法两种。一般实验室多用比色法。滴定法因血清中含有其他有机酸而使结果偏高。比色法是将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经有机溶剂提取后,与羟胺在碱性溶液作用生成脂肪酸羟胺,再与氯化高铁在酸性溶液中生成红色物质,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比色,求其含量。也可利用游离脂肪酸与硝酸铜作用形成铜盐,经氯仿提取,再用铜显色剂测定氯仿中铜离子,以求得其含量。血清游离脂肪酸正常值300~650μmol/L。在心肌梗塞初期,血中游离脂肪酸有明显升高,而且此种变化出现较早,故有人将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依据。增高还见于肝实质损害、禁食、未控制的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