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司
官署名。明代置。掌传送皇帝圣旨之事。《明史·职官志三》:“行人司:司正1人(正七品),左、右司副各1人(从七品),行人37人(正八品)。职专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行诏赦,册封宗室,抚谕诸蕃,征聘贤才,与夫赏赐、慰问、赈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焉。每岁朝审,则行人持节传旨法司,遣戍囚徒,送五府填精微册,批缴内府。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置行人司,设行人,秩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寻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更设行人345人。二十七年,升品秩,以所任行人多孝廉人材,奉使率不称旨。定设行人司官40员,咸以进士为之。非奉旨,不得擅遣,行人之职始重。建文中,罢行人司,而以行人隶鸿胪寺。成祖复旧制。”
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置,掌捧节、奉使之事。设行人,秩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旋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下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多以孝廉为之。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升品秩,定司正一人,正七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七品;减行人为三十七人,秩正八品,以进士为之,非奉旨,不得擅自差遣。建文中罢行人司,而以行人隶鸿胪寺。成祖复旧制。迁都北京后,南京仍置行人司,有左司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