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补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补体complement

系正常人血清中的一种蛋白质。主要是球蛋白,由C1~C9 9种相继作用的酶类物质所组成。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加热56℃30分钟即可破坏,称为灭活;37℃经半日或室温经1日,可丧失作用力90%;在4℃冰箱中3~4天后,大部分补体被破坏;冰冻真空干燥后可长期保存。补体只能与抗原抗体的复合物结合,不能单独与抗原抗体结合;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可以和任何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结合后不再游离。故补体可参与免疫反应,有协同、配合作用。


补体4complement 4

系补体激活第一途径中一个早期成份。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为β1球蛋白,分子量200 000道尔顿;是由α、β、γ3个链的亚基以二硫链相连而成。补体在第一途径中,经一系列酶促水解反应,作用于α链,将C4的α链N端裂解下一C4a片段及余下的C4b较大片段,前者为一弱过敏毒素,后者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液相中,其中小部分亚稳态C4b参与C3裂解并形成C5转化酶。

补体

见“医药卫生”中的“补体”。


补体

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球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由多种成分组成,大部分性质很不稳定,加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除个别成分外,在体内均以酶的前体形式存在。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传统激活途径),也可由多糖或凝聚免疫球蛋白激活(替代激活途径)。活化的补体具有促进吞噬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溶解,中和病毒等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

补体complement

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为糖蛋白。约占血清蛋白总量的6~10%,其含量相对稳定,并不因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增强而增高。但在患多种疾病时,血清中成分含量可发生变化,因此检测血清中补体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补体有两种激活途径,激活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补体

补体

补体简称C,是正常血浆中有相似功能的一组球蛋白,约占血浆球蛋白总量的15%。由14种组分、6种控制因子组成(表)。它们绝大多数是酶原、酶及酶的抑制剂或激动剂。补体系统主要有协同、补充和放大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功能。补体系统各组分在血浆中大部以无活性形式存在,经激活因子作用后,通过不同途径,以一定顺序,环环相扣地互相作用,逐步激活,最后形成攻膜复合体,将异物抗原破坏后加以清除。攻膜复合体也会对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所以补体作用对机体来说具两重性。在活体中补体还与激肽及血凝纤溶系统有关。
补体系统各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 详见表。近来C3和C4的部分一级结构已经确定,C1q的高级结构亦已阐明。补体激活 可分三个阶段:
❶激活因子的识别;
❷活化酶的形成和
❸攻膜复合体的装配。前二阶段可由两种不同途径: 第一途径又称经典途径,简称CP; 第二途径又称替代途径,简称AP完成。装配阶段则只有一条共同途径。
补体激活的第一途径(CP) 见图1。此途经的激活因子(AC)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或凝集的免疫球蛋白,人体中是IgM、IgG5、IgG1和IgG2。

图1 补体激活的第一途径


注→示控制作用;CP为第一激活途径: AC为CP激活因子
(1) 识别阶段: CP的识别因子是C1q。正常时C1是由C1q、C1r和C13通过Ca2+疏松结合的大分子。激活时C1以C1q与Ig的Fc片段结合。于是C1分子结构重组成C1q—C1r2Ca2+五聚体CT。
(2) 活化阶段: 在C中C1r“自动”转化为Cr,后者特异地将C1活化为具C2及C4活化酶活性的C。C能将C-4裂解为C4a及C4b。只有和紧挨C的Ig共价结合的C4b才能进一步激活补体,因为只有它与C2疏松结合后 (依赖于Mg2+), C2才能被C裂解为C2a及C2b。 C2a在C4b的调节下产生了裂解C3的活性,于是形成了CPC3转化酶——C
C3转化酶将C3裂解后释出C3a和C3b两个片段,C3b能与

图2 补体激活的第二途径


补体系统球蛋白的性质及功能

组分名称符 号合成部位血清浓度
(mg/L)
激活产物电泳沉降系数
(S)
分子量多肽链生化作用生物功能
CP组分
1 C1q
CO.11S蛋白大小肠柱状上
皮细胞,纤维
母细胞
70~190 γ211.1390 000
~410 000
A链6×24 000
B链6×23 000
C链6×22 000
是C1的亚组分
C1通过它与
IgFc片段结合
CP识别因子
2C1r同上34~50C-1rβ7.5166 000
~190 000
2×83 000
重链(H)2×
56 000
轻链(L)2×
27 000
丝氨酸蛋白酶酶
原,C-1r是C-1s的活
化酶
参与CPC3转
化酶形成
3 C1sC-1酯酶同上20~120C-1sα24.583 000
~110 000
重链(H)56 000
轻链(L)27 000
丝氨酸蛋白酶酶
原,C-1s是C2及
C4活化酶
参与CPC3转
化酶形成
4 C4β1E巨噬细胞
肝细胞
400~640C4a
C4b
β110.0206 000
~210 000
10 000
200 000
α链95 000
β链80 000
γ链33 000
α′链85 000
βB链80 000
γ链33 000
与Ig及细胞表面
蛋白及糖类共价
结合,参与CPC3
转化酶调节C2a
活性
过敏毒素,还
有激肽样作用
调理作用,诱
导免疫反应
5 C2巨噬细胞15~30C2a
C2b
β14.5100 000
-117 000
70 000
30 000
 新型丝氨酸蛋白
酶酶原
CPC3/C5转化酶
活化中心所在C2
与C4结合部分所
CPC3/C5转化
酶组成,激肽
作用
AP组分
6 B因子
C3激活酶前
体(C3PA),富
含甘氨酸的β
糖蛋白(CBG)
β2-糖蛋白-Ⅱ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200~240Ba
Bb
β2
α
γ
5.993 000
-100 000
33 000
-35 000
60 000
1新型丝氨酸蛋白
酶酶原
APC3/C5转化酶
活性中心所在
趋化作用
激活大吞噬细
7D因子C3激活酶前体
转化酶(C3P
Aase)富含甘
氨酸的β糖蛋
白酶
(GBGase)
 1~5α(血清
中)
β-γ
 2.5~323 000
~25 000
1以活性形式
在于血浆中的丝
氨酸蛋白酶。能
裂解C3b及上的B
参与ApC3转
化酶形成
8P因子备解素 20~25 γ25.4184 000
~224 000
4×50 000 保护并增强
ApC3/C5转
化酶活性
共用的关
键组分
9 C3
β1C,A因子
肝敏感性因子
(HSF)
肝细胞单核细
胞巨噬细胞
1200~
1600
 β9.5180 000
~210 000
α链105 000
β链75 000
与P因子松散结
合成低活性C3活
化酶
是CPAp关键
组分,还维持
正常血清中低
水平的C3b
C3d  89 000
10 000
由C3α链N端
77个氯基酸残
基组成
 过敏毒素还有
激肽样作用,
并可使多形白
细胞释放溶酶
体酶Ap识别
因子i及B1H
受体、调理作
用;激活吞噬
细胞,诱导免
疫反应。
C3bα29.0170 000α链95 000
β链75 000
ApC3/C5转化酶
和CpC5转化酶
的亚单位
C3bl  170 000C3、α链同上,
但断裂为二β
链同上
 吞噬细胞C3bl
受体的配体
C3e  140 000C3bi α链N端成
C3d β链同上
C3e前体诱导免疫反应
C3d  250 001C3、及C3d与生
物颗粒共格结合
部位所在
使周围血白细
胞增多及毛细
血管通透性升
C3e  10 000
-12 000
1

(续表)

组分名称符 号合成部位血清浓度
(mg/L)
激活产物电泳沉降系数
(s)
分子量多肽链生化作用生物功能
巩膜复体
组分
β1F巨噬细胞70~85 β18.7180 000
-206 000
α链105 000
β链75 000
 过敏毒素,趋
化作用使多核
白细胞释放溶
酶体酶
10 C5   C5a  110 00由C5α链N端
74个氨基酸组
    C5b  170 000α链95 000
β链75 000
 使巩膜复合体
在膜上形成
11 C6 60~75 β25.595 000
~130 000
1细胞膜及C6结合
部分所在,巩膜
复体组分
 
12 C7  55~65 β26.0110 000
~121 000
1 
13 C8 脾、肝、肺、
小肠、肾
55~80 γ18.0153 000
~163 000
77 000
63 000
14 000
 
14 C9 肝细胞60~230 α4.572 000
-80 000
 
控制因子
15 C1灭
活因子
C1INA,C1IN
C-1酯酶抑制
因子
 180~200 α24.5100 000
~105 000
 典型的血清蛋白
酶抑制剂,与
C-1r及C-1s络合使
之从C1qb脱落并
灭活
肽链内切酶,能
裂解C3b或C4bα
链,使它们失活
 
16 C3b/
C4b
灭活因子
C3b/C4bINA
KAF
 25~34 β25.5~6.088 000
~100 000
重链50 000
~55 000
轻链38 000
~45 000
17 C4b
结合蛋白
C4bD 100 β>500 0008~10×
60 000
与C4b结合使之
能被C3b/C4b灭
活因子裂解
18 C3b灭
活因子加
速因子
β1H 450~700
25
 β1
γ2
6150 000
185 000
 与C3b结合,使
C3b能被C3b/C4b
灭活因子裂解
控制补体激活
19巩膜复
体抑制因
S蛋白
MAC INH
>300 α80 000 与C3b,5,7的膜结
合部位结合,使
之不能与膜结
合,而被灭活
20过敏毒
素灭活因
AI SCPB   α300 000 水解C3a及C5羧
基端精氨酸、从
而使它们灭活
病理性异
常蛋白C3
肾炎因子
C3NF
NF
B淋巴细胞  γ172 000重链2×60000
轻链2×25000
是APC3转化酶C的自身抗
体,能与B因子结合并使之被
激活,形成稳定的C3转化
酶,耗竭补体系统

细胞膜或Ig共价结合。 结合在C邻近的C3b起着C5分子调节剂作用,可将C5转化为C的底物, 从而被裂解, 所以C就成了CP C5转化酶。
补体激活第二途径(AP) 见图2。此途径的激活因子(AA)是IgA、某些IgG的Fab片段以及多糖、脂多糖、病毒、细菌、霉菌、某些动物细胞和寄生虫。它们大多含有缺少唾液酸的糖类。
(1) 识别阶段: AP的识别因子是C3b。正常血循环中有极微量的C3b不断产生。血浆中的C3及B因子可疏松结合为复合物,后者以及一些纤溶酶或组织酶即所谓液相低活性C3转化酶。它们裂解C3产生少量C3b。后者无论是游离在液相中,或结合在非AA的细胞表面都很快被β1H和C3bINA所灭活。所以正常时C3b的激活灭活就处于低水平的动态平衡中。当AA一旦出现,C3b即识别它并与之结合(依赖于Mg2+),从而降低了β1H和C3bINA与C3b的相互作用,保护了C3b,打破了平衡,激活了AP。
(2)活化及放大阶段: 与AA结合的C3b和B因子结合,使之易受因子攻击,裂解B为Ba和Bb两个片段后释出Ba,具酶活性的Bb仍与C3b结合并在C3b调节下生成APC3转化酶——C。虽然此酶因Bb极易释出而至半寿期只有数分钟,但它不断裂解C3,所生C3b随即与A结合,在B及作用下又形成更多的C,此种正反馈机理周而复始地运转,使AP得以充分放大增强。大量C3b结合在C的附近同样也能将C5分子调整为C的底物, 从而被裂解。 因此C成了APC5转化酶。
备解素(简称P)不是AP的必要组分,它是C3/C5转化酶的增强剂。P与C3/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后,P发生构型改变成为活化的,它反过来阻止Bb从C3/C5转化酶分子中释出和灭活,从而大大增强了该酶的作用。
攻膜复体装配的共同途径 除CP和AP能形成C5转化酶外,一些血清和细胞的类胰蛋白酶,包括血纤维蛋白溶酶和某些溶酶体酶也能直接激活C3形成C5转化酶,或本身就具C5转化酶活性。这些不同来源的C5转化酶都裂解C5释出C5a及C5b。C5b与C6结合即开始了一个不需酶能的“自发”装配过程,C5b,6先与细胞膜上的C3b暂时可逆地结合,再与C7结合后即可直接牢固地插入大多数哺乳类及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膜中,C5b,6,7带较多负电可吸引并结合带正电的C8,接着又与3分子C9结合成C5b,6,7,8,93复合物,然后再聚合,就在膜上最终形成完整的巩腹复合体——(C5b67893)2
C5b,67,8一旦形成,膜即出现渗透功能改变,Cg的结合以及巩膜复合体(MAC) 的最后形成则大大加速了膜的损伤,最终导致细胞破坏和死亡。MAC在膜上形成后,在电镜下可见膜上有典型的“油炸圈子”样环形损伤。
补体激活的控制 由于C5b67也可与正常细胞结合并在其膜上形成MAC,因此也可造成所谓“旁观者”细胞的溶解反应。但是由于:
❶C2、C3、C4、C5、C7和B激活后出现的活化结合部位大都不稳定;
❷各种来源的C5/C5转化酶随时间延长和温度影响都会自行分解灭活;
❸已知一系列血清蛋白质能调节限制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其产物的作用(见表)和
❹补体激活最终导致其激活因子的清除。所以,正常时补体的激活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和意义
参予机体防御机理 (1) 杀灭和清除病原体:
❶细胞溶解作用: MAC的形成可导致某些细菌、霉菌、病毒感染细胞和寄生虫的溶解。补体的激活还可使某些病毒灭活。
❷趋化作用: 如激活产物C5a,C5b,6,7及Ba都能吸引白细胞,尤其是多形核白细胞到补体激活区去进行吞噬。
❸调理作用,如C3b和C4b与载有AC或作为AA的病原体细胞共价结合,再与具C3b或C4b受体的吞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多核白细胞和肥大细胞) 结合,从而作为桥梁将它们与病原体细胞连接起来,有利于吞噬。
❹促进吞噬细胞的摄取和杀灭作用: 病原体和吞噬细胞通过补体连接起来后,B6和C3b能使单核及巨噬细胞激活; 伸出伪足进行摄取。C3b与吞噬细胞的结合还能增强胞内氧化代谢,产生大量过氧化物,有利于杀死摄入胞内的病原体。
(2) 使炎症局限化: C3a及C5a是过敏毒素,能使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释放组织胺; C2b、C4a和C3a有激肽作用,这些化学介质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组织水肿和平滑肌收缩,从而把炎症反应局限化,使病原体不致扩散而就地被歼。
(3) 诱发免疫反应: 人B淋巴细胞具C3b、C4b和C3d受体,通过补体激活过程,它们可把抗原带到B细胞表面,从而起诱发免疫反应的作用。
参予疾病发生机理 补体参予Ⅲ型变态反应机理从而发生由于各种免疫复合体引起的疾病。补体病理性过度激活,例如C1INA先天缺乏时,补体激活难于控制,过强的过敏毒素和激肽效应就造成了所谓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补体的先天性缺陷又会导致反复感染和一些胶原性疾病。
☚ 免疫球蛋白   血红蛋白 ☛

补体

complem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