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阿房宫图轴
清。袁耀绘。绢本设色。纵128厘米,横67厘米。江苏省南京博物院藏。袁耀(生卒年不详,字昭道,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善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间作花鸟,并佳。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作骊山避暑十二景图,现在日本。约活动于乾隆中期。此图画的是阿房宫胜景。根据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的文意而作(阿房宫是秦代修建的,建在陕西咸阳,后毁于战火。后人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山势高险,峰峦叠嶂,峭壁悬崖,远山起伏。山下湖水荡漾,曲水环绕,清澈涟漪。阿房宫依山傍水而建,各抱地势,随地势的高低而起伏,峰回路转,亭台水榭,拱桥复道,走廊栏杆,宫殿楼阁,精美华丽,富丽堂皇。苍松翠柏,高高耸立,杂树苍郁。湖面上龙舟竞渡,小舟往返,人物活动于其中,增添了生活情致。设色古雅,景物繁密,用笔精工。建筑物用大青绿敷色,鲜艳夺目。整个画面气势庞大,宏伟壮丽。右上自题“拟阿房宫意”。署款“庚子阳月”,“邗上袁耀”,钤〈耀之口〉、〈昭道〉白、朱文二方印。庚子为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此图是袁耀晚期的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