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对待战争的基本观点。 语见《孙子·计》篇。自战争伴随著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出现以后,始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左传·成公十三年》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尤其是在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期,战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孙子》一书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概括出“兵者,国之大事”的重战思想,在古代兵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从战争对国家、人民生死存亡的决定作用出发,主张既要加强备战,建设强大的武装,又要对发动战争抱著谨慎小心的态度,在没有胜利把握的条件下,不要因为君主将帅的一时喜怒哀乐而诉诸武力。 上述观点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很大,后世兵家谈重战问题基本上都因循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