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许地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许地山1893—1941

祖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台南。
香港小说家,散文家。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后又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著有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解放者》,论著《道教史》、《国粹与国学》,文学史《印度文学》等。
原名:赞堃
乳名:叔丑
字:地山
笔名:落华生、落花生、赞坤
外号:许真人

许地山1893—1941

文学家。名赞堃,以号行,笔名落华生。福建龙溪人,生于台湾。1911年至1917年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夏入学燕京大学文学院。“五四”运动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1920年燕大毕业后,转入该校神学院研究宗教。曾与瞿秋白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处女作《命命鸟》,引起人们重视。1923年至1927年,先后赴美、英、印等国留学,对宗教史、宗教比较学、印度哲学、梵文、佛学、道教、民俗学等均有研究。1927年回国后,曾任燕京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曾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教授,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字学会理事等职。文学作品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倾向。抗战爆发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8月病逝。著有《云笈七籤校异》、《中国道教史》和小说、散文集、译著多种。1958年出版了《许地山选集》。

许地山

追悼许地山先生纪念特刊全港文化界追悼许
地山先生大会筹
备会
香港1941年版43页
许地山
回忆许地山先生
关于许地山先生二三事
许地山生平事略
周俟松 白云休编
陈学昭
建北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版261页
新华日报1942年2月21日
大公报1948年8月24日
*国语日报1965年3月13日
许地山与中国文化
许地山与学术文化
许地山逝世三十周年
许地山二三事
为热爱真理者所宝贵——纪念作家许地山先生
论落花生
落花生印象记
落花生论
筱臣
于维杰
李立明
韩穗轩
梁兆斌
沈从文
景福
茅盾
*中央日报1968年5月15日
*国语日报1969年2月28日
*华侨日报1971年8月23日
*星岛晚报1971年9月20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8月9日
读书月刊1931年1卷1期
读书顾问1934年1卷3期
文学(上海)1934年3卷4期,茅盾论中国
现代作家作品第133页
敬悼许地山先生
追念许地山先生
悼许地山先生
许南英与许地山(上、下)
许地山之生平及其著作
记落花生——许地山
记许南英许地山乔梓
关于许地山
我所认识的许地山先生
许地山(上、下)
许地山(1893—1941)
老舍
愈之
郑振铎
连景初
胥瑞甫
林光灏
林光灏
林海音
黄华节
陈敬之
林汉楼
文学月报1941年3卷2、3期
笔谈1941年4期,野草1942年3卷5期
文艺复兴1946年1卷6期
*台南文化1952年2卷2—3期
*台湾文献1964年15卷1期
*传记文学1966年8卷6期
*畅流1966年34卷7期
*纯文学1967年1卷2期
*出版月刊1967年25期
*畅流1968年38卷4、5期
*传记文学1973年23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51页
论许地山
回忆许地山
许地山传略及作品
关于许地山和《新社会》的一点补充
台湾作家许地山的创作道路
许地山的创作道路初探
许地山生平散记
台湾前辈作家许地山
记许地山先生
许地山的创作道路
许地山的童年
许地山籍贯考辨
佛学思想之于许地山
许地山与他的父亲
回忆许地山先生
薛绥之
周俟松
周俟松等
杨玉峰
鲍霁
萧刚
熊寒江
林光灏
吴似鸿
卓如
周俟松
王盛
宋益乔
周俟松 王威
江克
徐州师院学报1978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昆明师院学报1981年1期
郑州师专学报1981年2期
文学报1981年31期
*中外杂志1982年31卷6期
西湖1982年8期
晋阳学刊1983年3期
为了孩子1983年11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1期
聊城师院学报1984年1、2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4期
人物种种第94页

落花生的品格——许地山先生生平散记熊寒记文化史料(丛刊)第6辑第171页,漳州文
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08页
许地山徐斯年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8辑第
103页,民国人物传第3卷第346页
关于许地山
许地山
林海音*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第19页
*中国近代学人像传第231页
许地山(三则)
许地山
许地山
宋益乔
李立明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第77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82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44页
许地山传略
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
许地山
落花生许地山
许地山传略
落华生论
许地山(1893—1941)
关于许地山教授的二三事
追念许地山先生
落华生
许地山
许地山
敬悼许地山先生
许地山(1893—1941)
许地山
许地山年表
周俟松
徐明旭
阿英
陈敬之
陆丹林
周俟松
茅盾
周邦道
傅仕世
杨刚
阿英
谢冰莹
赵聪
郁达夫
编纂组
莫洛
周俟松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222页
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479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第221页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上海)第77页
当代人物志第52页
许地山选集(下卷)第327页
作家论第108页
*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第360页
*学府纪闻·私立燕京大学第145页
杨刚文集第196页
阿英文集第130页
作家印象记第114页
现代中国作家列传第56页
郁达夫文集第4卷第391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3册第287页
陨落的星辰第102页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12页

许地山

许地山传
许地山与缅甸
胡愈之与许地山在香港
许地山保护文物二三事
七十年后重相会——访台湾省老作家许地山夫
人周俟松
宋益乔
瞿光熙
周俟松
周俟松
龚永泉
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268页
新民晚报1961年1月29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1月27日
人民政协报1987年4月14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12月9日
许地山与印度文化
许地山与他的父亲
陈平原
周俟松 王 威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4年特刊号
新文学史料1985年4期

许地山——泰戈尔
在精神生活的深层开掘——再论佛学思想对许
地山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王 盛
宋益乔
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3期
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1期
许地山与泰戈尔
许地山研究述评
许地山和图书馆
有关许地山的两封信
新发现的许地山家书(两封)
许地山先生行状
纪念许地山先生
周俟松
郭济访
阳 泓
李振杰
王 盛
胡愈之
胡 绳
新文学史料1987年2期
语文导报1987年3期
图书馆杂志1987年5期
新文学史料1990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3期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436页
先贤和故友第46页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小说家。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早年曾在福建第二师范、缅甸仰光侨校任教。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1920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筹组文学研究会。1921年发表小说《命命鸟》等,开始创作生涯。1922年留学美、英等国,研究宗教史和宗教哲学。1925年,出版散文集《空山灵雨》,短篇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1927年回国,仍在燕京。后去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为抗战服务。早期作品有宗教哲学和宿命论人生观。20世纪30年代后作品注意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更多的现实主义精神。有《许地山选集》《许地山小说选》。

☚ 徐玉诺   杨绍萱 ☛
许地山

许地山1893.2.14—1941.8.4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福建龙溪人。生于台湾台南。甲午战争后,随家迁回大陆。十八岁毕业于随宦学堂。以后在福建、缅甸仰光等地任教。1917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月,与郑振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号召为人生而艺术,提倡现实主义文学。同月在《小说月报》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命命鸟》,引起文坛的瞩目,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这时期的小说作品,还有《商人妇》、《无法投递之邮件》、《缀网劳蛛》等,后结集为《缀网劳蛛》(1925年)出版。他的前期小说,大都以异域风光为背景, “穿了恋爱的外衣而表示了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其思想内容充满了人道主义与佛教思想的矛盾,艺术上则显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独特的创作个性,使他赢得了众多的读者,成为新文学初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大神学院。以后去美国和英国留学,研究文学、宗教、哲学等。1927年回北平,在北平燕大、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校任教。以后又赴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任主任教授。这时期致力于学术研究,专心于编著《佛藏子目引得》(1933年)和《道教史(上)》(1934年)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后发表了《在费总理底客厅里》、《三博士》、《街头巷尾之伦理》、《人非人》等短篇小说,从不同侧面暴露了社会黑暗。1934年在上海《文学》月刊发表短篇小说《春桃》。作品摆脱了早期宿命论的思想倾向,歌颂了劳动妇女的高尚品质和奋斗精神,艺术上既有现实主义的处理,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达到纯熟的境地,是他三十年代的代表作,也是一生创作的高峰,在文坛上颇享盛誉。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被推选为理事。翌年在香港支持楼适夷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主席,积极参加实际斗争活动,呼吁抗日救亡,为科学和民主事业而奋斗。这时期曾在《大公报》发表鼓吹抗日的独幕剧《女国士》,在《大风》半月刊发表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短篇小说《铁鱼底腮》等。这些作品有了更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表明了他思想上的显著进步。1941年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他的主要作品除了散文小品,还有短篇小说集《解放者》(1933年)、《危巢坠简》(1947年),论著《印度文学》(1930年)、《国粹与国学》(1947年),译著《孟加拉民间故事》(1929年)、《二十夜问》(1955年)、《太阳底下降》(1956年)。建国后,先后出版了杨刚作序的《许地山选集》(开明书店版)、郑振铎作序的《许地山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徐迺翔、徐明旭编的《许地山选集》(海峡文艺出版社版),以及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的《许地山选集》等多种选本。

☚ 许峨   许兴凯 ☛

许地山

许地山

(生平经历、小说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阅小说卷)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在《小说月报》上陆续发表小说和散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作家。192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空山灵雨》,是“五四”以来最初成册的散文小品集,辑录他的44篇作品,对当时散文创作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这些写得很有风格的类似散文诗的作品,在当时别树一帜。代表作《落花生》如行云流水,在短小简约的篇幅中,渗透着劳动中的生趣、生机和家庭里醇厚温良的人情,质朴自然地表现了作者淡远的人生理想。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作品《杂感集》(周俟松编,1946年11月,商务印书馆),克服了早期创作中浓厚的宿命论思想,有了更多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倾向。《杂感集》共收15篇,其中《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是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词;其余大部分是应报刊约稿而作;末尾附《上景山》、《忆芦沟桥》等3篇乃怀记自己踪迹所经历的地方。

☚ 许广平   许法新 ☛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名赞,字地山。福建省龙溪县人,生于台湾。幼年学习经史,通晓音乐。曾任教于福建省立第二师范。1913年去缅甸仰光任教,1915年回国。1917年入燕京大学就读,以后留校任教。1922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4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等,次年回国。1927年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兼课,教授文学、宗教、印度哲学、人类学等。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中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他一生积极投入新文学运动,写有3部专著,6篇论文。在汉语语法方面著有 《语体文法大纲》 一书,从句法、句子的种类、仂语、子句等方面对口语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考察,分析了许多术语,并有英文对照,书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有说服力。是研究口语语法的早期代表作之一。

☚ 赵元任   傅子东 ☛
许地山

196 许地山1893—1941

现代作家。原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省台南。幼时在福建漳州长大,曾到广东求学,后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任教,次年去仰光任教,到缅甸和马来西亚漫游。到1915年重回到福建二师执教。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1920年毕业。筹备文学研究会并为成员之一。同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命运鸟》、《缀网劳蛛》。1922年燕大宗教学院毕业后去美国、英国研究宗教,出版了散文集《空山灵雨》和短篇集《缀网劳蛛》。1927年回北京燕大和宗教学院任教授。1934年发表《春桃》等现实主义作品。次年去香港大学任教。抗战期间主持全国“文协”香港分会的工作。1941年病逝于香港。全国解放后,开明书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过 《许地山选集》。

☚ 郭沫若   郭绍虞 ☛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Xu Dishan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等。原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的一个爱国者家庭。甲午战争后全家迁回大陆,落籍福建漳州。幼年熟读经史。13岁在广东韶午讲习所肄业,1912年在福建省立二师任教,后曾到缅甸仰光华侨学校任教。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先后获文学学士和神学学士学位。此间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组织者之一,同时开始积极创作新文学作品。1923至1926年先后在美、英等国留学,主要研究比较学、印度哲学、梵文及民俗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等校任教。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前后在香港积极宣传抗战,从事进步文化工作,直至1941年病逝。
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在“五四”时期就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情调。他的创作也是从探索实际人生问题入手的,但却伴随着一种“超现实”的、渗透着浓厚宗教哲学思辨的色彩。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1925)以南洋生活为背景,既表达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又带有浓重的宿命论思想。其中短篇代表作《缀网劳蛛》、《商人妇》等,在表现黑暗现实的艰难人生的同时,又宣扬了“人生极苦,涅槃最乐”的佛教思想。完成于1928年以后的短篇小说,大大加强了现实主义因素,明显专注于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对劳动民众的同情和理解,后结成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1947)出版。这方面的代表作是193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春桃》,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善良、坚强、豪爽的劳动妇女形象,表明了她对世俗礼教的蔑视、对自己命运的大胆主宰,还表现了她对同遭苦难的人们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春桃的性格体现了某种坚韧的民族精神特质。抗战爆发后发表的短篇小说《铁鱼的鳃》,直接反映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境界,现实主义倾向更为突出。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主要收在《空山灵雨》(1925)集子里,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诗集之一。其中仍然表现出积极进取和消极避世交错并存的思想倾向,但不乏清新感人的佳作。特别是《落花生》一文,以淳朴新颖的笔调表达了坚实质朴的人生态度,是为人们长久传诵的散文名篇。
许地山还在印度文学、佛教和道教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曾翻译过《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印度神话故事和《孟加拉民间故事》,编著过《印度文学》、《大藏经索引》、《中国道教史》(上册)、《扶箕迷信底研究》等。

☚ 郑振铎   鲁彦 ☛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Xudishan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台湾人。后随父在广东上中学,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1923—1926年在美国、英国留学,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香港大学教授,抗战时任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许地山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等,其中的《春桃》、《铁鱼底鳃》反映了旧社会的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生活,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散文集《空山灵雨》,其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并存,《落花生》一文充满着朴实、淳厚的感情,是读者喜爱的名篇。

☚ 郑振铎   叶圣陶 ☛
许地山

许地山

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3年,卒于1941年。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原籍福建龙溪人,出生于台湾,甲午战争以后,随家人迁居大陆。1917年,许地山在燕山大学学习,曾积极参加 “五四” 新文化运动。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与郑振铎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创办了青年读物《新社会旬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2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史与宗教比较学,后转到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及民俗学。回国以后曾在燕京大学文学院与宗教学院任教,同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授印度哲学和人类学。1933年,许地山辞去教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与进步文化活动,并曾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等职。许地山的文学作品修养深厚、风格独具,具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但因其对宗教的造诣,其作品中也反映出宗教的虔诚与宿命的思想。许地山几十年来辛勤创作与教学,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小说、散文集 《缀网劳蛛》、《空山灵雨》、《解放者》、《无法投递之邮件》、《危巢坠简》、《杂感集》等,翻译作品有《二十夜间》、《太阳底下降》等,并编著有《印度文学》、《大藏经索引》、《中国道教史》等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作家,同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宗教学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 冰心   西戎 ☛

许地山1893—1941

小说家、散文家。名赞坤,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福建漳州人。曾与沈雁冰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有小说集《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等。其作品富于异国情调和宗教色彩。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现代小说家。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台南府城一爱国者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后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3~1926年先后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牛津大学,回国后在母校执教。1921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创作虽不乏对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也有虚无主义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如处女作《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情侣被迫投水自杀的悲剧,在控诉封建婚姻罪恶的同时,赞美了涅槃归真的欢乐。又如代表作《缀网劳蛛》 (1922)在对女主人公尚洁命运的描写中,既表现了其坚韧顽强的精神,也宣扬了与世无争的宿命论思想。这些作品情节曲折离奇,文字明快晓畅,充满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至30年代思想发生变化,代表作《春桃》(1934)对同名女主人公善良和豪爽性格的刻画,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他们的美好心灵的描写,表明其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分有了明显的增强。抗战爆发后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发起人之一。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 郭沫若   丁西林 ☛

许地山1893~1941Xu Dishan

contemporary writer,his original name was Xu Zankun,his penname was Luo Huasheng. Works:Indian Literature,Undeliverable Mail,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3: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