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价格实质
证券价格表面上是反映证券在流通时被让渡的货币数量,但其实质是反映了证券购买者对证券所代表的资本能带来的收益的预期。证券的收益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证券发行者支付的报酬,包括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息、分红等;另一部分是证券的溢价,即资本增殖。证券购买者购买证券时所支付的价格,是在对这两部分的收益都作了预期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两部分收益中前者相对稳定,而后者则波动较大,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不够发达或政治、经济、自然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更是如此。例如,1987年10月,世界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风潮(即“股票十月风潮”,又称“黑色星期一”)在10月19日这一天,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跌幅高达22.6%,大大超过了触发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股市崩溃日—1929年10月28日股价下跌12.8%的记录。我国深圳股市1990年股市市值在一年间翻了十几倍,有的股票价格甚至翻了几十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波动,主要是人们对证券中的资本增殖的预期的结果。这些都说明,证券价格的实质反映了人们对证券所代表的资本能带来的收益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