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词语获得的原型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词语获得的原型理论 词语获得的原型理论ciyu huode de yuanxing lilun婴儿在最初言语获得与运用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外延扩大、外延缩小和匹配错误等独特现象。为了解释出现这种独特现象的内在机制(内在原因),巴雷特(1982, 1983, 1986)和鲍尔曼(1978)在“核心因素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原(范)型理论”(the pro-totype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婴儿期词语的获得与运用是通过以下两个前后关联的过程而实现的:首先,婴儿必须为每一个词语找到一个相对应的 “标准原型”,即范型,这个范型往往就是婴儿在最初说出该词语时所对应的事物特征。婴儿以后用这个范型的外表特征所蕴涵的内容作为该词的内涵, 并与该词的语音等外在特征一起把它记住。每一个范型都是婴儿在大量观察成人使用某一词语的场合及其对应事物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学习而确立的。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并使得区别于其他词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婴儿由于经验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选择该概念所应有的全部内涵中的一部分或超出该词语内涵甚至与之无关的事物来作为该词语的内涵(也即范型),使得他所认为的这个词语的标准形态发生偏差, 这就必然会导致外延缩小、外延扩大和匹配错误等现象的产生。如婴儿把玩具鸭子(而不是鸭子)作为“鸭子”一词的范型, 这样所得到的概念就必然不准确, 内涵过多, 外延缩小。 ☚ 概念的掌握 词语的脱场合限制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