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韩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韩奕》

奕奕梁山,巍巍梁山多高峻,

维禹甸之,大禹曾经治理它,

有倬其道。交通大道开辟成。

韩侯受命,韩侯来京受册命,

王亲命之: 周王亲自来宣布:

缵戎祖考,继承你的先祖业,

无废朕命。切莫辜负委重任。

夙夜匪解,日日夜夜不懈怠,

虔共尔位,在职恭虔又谨慎,

朕命不易。册命自然不变更。

榦不庭方,整治不朝诸方国,

以佐戎辟。辅佐君王显才能。

四牡奕奕,四匹公马高又壮,

孔脩且张。体态雄壮又修长。

韩侯入觐,韩侯入朝拜天子,

以其介圭,手持介圭到殿堂,

入觐于王。恭行觐礼拜周王。

王锡韩侯,周王赏赐给韩侯,

淑旂绥章;交龙日月旗漂亮;

簟茀错衡,竹篷车子雕纹章,

玄袞赤舄,黑色龙袍红色鞋,

钩膺镂钖;马饰繁缨金铃装;

鞹鞃浅幭,车轼蒙皮是虎皮,

鞗革金厄。辔头挽具闪金光。

韩侯出祖,韩侯祖祭出发行,

止宿于屠。首先住宿在杜陵。

显父饯之,显父设宴来饯行,

清酒百壶。备酒百壶甜又清。

其殽维何?用的酒肴是什么?

炰鳖鲜鱼。炖鳖蒸鱼味鲜新。

其蔌维何?用的蔬菜是什么?

维筍及蒲。嫩笋嫩蒲香喷喷。

其赠维何?赠的礼物是什么?

乘马路车。四马大车好威风。

笾豆有且,盘盘碗碗摆满桌,

侯氏燕胥。侯爷吃得喜盈盈。

韩侯取妻,韩侯娶妻办喜事,

汾王之甥,大王外甥作新娘,

蹶父之子。蹶父长女嫁新郎。

韩侯迎止,韩侯出发去迎亲,

于蹶之里。来到蹶地的里巷。

百两彭彭,百辆车队闹攘攘,

八鸾锵锵,串串銮铃响叮当,

不显其光。婚礼显耀好荣光。

诸娣从之,众多姑娘作陪嫁,

祁祁如云。犹如云霞铺天上。

韩侯顾之,韩侯行过曲顾礼,

烂其盈门。满门光彩真辉煌。

蹶父孔武,蹶父强健很勇武,

靡国不到。足迹踏遍万方土。

为韩姞相攸,他为女儿找婆家,

莫如韩乐。找到韩国最心舒。

孔乐韩土,身在韩地很快乐,

川泽訏訏。川泽遍布水源足。

鲂甫甫,鳊鱼鲢鱼肥又大,

麀鹿噳噳,母鹿小鹿聚一处,

有熊有罴,有熊有罴在山林,

有猫有虎。还有山猫与猛虎。

庆既令居,喜庆有个好地方,

韩姞燕誉。韩姞心里好欢愉。

溥彼韩城,扩建韩城高又大,

燕师所完。燕国征役来筑成。

以先祖受命,依循先祖所受命,

因时百蛮。管辖所有蛮夷人。

王锡韩侯,王对韩侯加赏赐,

其追其貊。追族貊族听号令。

奄受北国,北方各国都管辖,

因以其伯。作为诸侯的首领。

实墉实壑,筑起城墙挖壕沟,

实亩实籍;划分田亩税章定;

献其貔皮,珍贵貔皮作贡献,

赤豹黄罴。赤豹黄罴也送京。

《韩奕》是历代重视的《大雅》名篇之一。《毛诗序》云:“《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但按验文本,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全诗的主人公是韩侯,赞美周宣王“能锡命诸侯”并非诗的主旨。至于说诗的创作年代在周宣王时,则是可信的,与史实相合。是否尹吉甫所作,尚难断定。

西周王朝后期内忧外患,渐趋衰落,经过厉王时代的社会和政治大动乱,宣王力图振兴,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实行某些开明政策;东伐淮夷、北伐狁以御外侮;迁申侯于谢邑镇守南方要冲,派仲山甫督修齐城捍卫东方,封韩侯扩建韩城加强北方防务,一时号称“中兴”。本诗所记述的韩侯受封入觐,是宣王时代重要的政治活动。

全诗六章,章十二句,为整齐的四言体,每章内容各有重点,按人物的活动依次叙述,脉络连贯,层次清楚。

首章从大禹开通九州,韩城有大道直通京师起笔,表明北方本属王朝疆域。通过周王亲自宣布册命和册命的内容,说明受封的韩侯应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务和期望的根本之点,是作为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

第二章叙述韩侯觐见和周王给予赏赐,而这一切都依据礼法进行。呈介圭为贽表明韩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赏赐表示韩侯受到的优宠。周代以“礼”治国,“礼”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贵族服饰车乘的质料、颜色、图案、式样、大小规格都有规定,不能僭越。周王赏赐的交龙日月图案的黑龙袍、红色木底高靴、特定规格的精美车辆,都是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赏赐,类似后世的“授衔”和公布享受何种等级的待遇,它表明受赐者地位、权利的提高: 年轻的韩侯一跃而为蒙受周王优宠、肩负重任的荣显人物。

第三章叙述韩侯离京时由朝廷卿士饯行的盛况。出行祖祭是礼制,大臣衔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饯行,这也是礼制。祖祭后出行,祭礼用清酒,所以饯行也“清酒百壶”,这仍是礼制。一切依礼制进行,又极尽宴席之丰盛。这些描写继续反映韩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荣。

第四章叙述韩侯迎亲。这一章铺陈女方高贵的出身家世和富贵繁华的迎亲场面,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再现了贵族婚礼的铺张场景和风习,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荣贵显耀。

第五章重点叙述韩国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产水产品和珍贵毛皮。这些叙述从蹶父选婿引起,以韩姞满意作结,虽然叙述重点转移,却与上章紧紧勾连,不显突兀,收过渡自然之妙。

第六章叙述韩侯归国,成为北方诸侯方伯,建韩城,施行政,统治百国,作王朝屏障,并贡献朝廷,与首章册命遥相呼应。

全诗的主题是颂扬韩侯,颂扬他接受王国重要政治使命,肩负作为王国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现周王的优宠和倚重,公卿对他的尊慕和礼敬,诗中渲染的他的富贵荣华以及他的权威,都与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没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一篇歌颂接受国家重任的大臣的颂歌。其中,饯宴、迎亲的场景描写,是诗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贵荣显,并使全诗波澜迭兴,有张有弛,有明有暗,有庄有雅,相映成趣。

本诗颂美一个荣显的诸侯,却没有溢美之辞,而只是叙述事实,铺陈事物,或正面描述,或侧面烘托,落笔庄重大方,不涉谄谀,也不作空泛议论,这在颂诗中是特出的。

全诗六章,各章重点突出,但前后勾连,结成一体;内容相对集中,而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无割裂枝蔓之累,其结构亦可资借鉴。

此诗的语言风格也变化多姿。首章叙述周王册命,其语言如《尚书》用语般典重古奥;第二章叙述周王赏赐,铺陈华丽,以见恩宠之隆;第三章以下间用叠词、口语,描写有声有色,写得生动活泼。一诗之中,语言风格三易,即俗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说:“雄峻奇伟,高华典丽,兼而有之,在三百篇中,亦为杰出之作。”


诗经·韩奕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韩奕

 


 奕奕梁山,① 巍巍梁山多妖娆,
 维禹甸之, 是禹将它治理好,
 有倬其道。 消除洪水开大道。
 韩侯受命,② 韩侯来京受策封,
 王亲命之: 周王赐爵亲谕告:
 “缵戎祖考。 “侯位继你先祖考。
 无废朕命, 谨遵我令勿违拗,
 夙夜匪懈。 治国日夜须操劳。
 虔共尔位, 坚守职位尽忠诚,
 朕命不易。③ 受我策命最荣耀。
 干不庭方。④ 诛逆伐叛正纪纲,
 以佐戎辟。” 辅佐君王多报效。”
 
 四牡奕奕, 四匹大马高又壮,
 孔脩且张。⑤ 仪队车驾气势昂。
 韩侯入觐, 韩侯入周来觐见,
 以其介圭,⑥ 手捧命圭上朝堂,
 入觐于王。 顶礼膜拜朝周王。
 王锡韩侯: 王赐厚礼示嘉奖:
 淑旂绥章;⑦ 龙旗彩羽竿头张;
 簟茀错衡,⑧ 彩车簟席内外光,
 玄袞赤衡;⑨ 玄袍赤靴王侯装;
 钩膺镂钖,⑩ 铜钩镂刻饰马额,
 鞹鞃浅幭,(11) 浅色虎皮蒙轼上,
 鞗革金厄。(12) 笼头车轭金为环。
 
 韩侯出祖, 韩侯返国行路祭,
 出宿于屠。(13) 出城歇宿在屠地。
 显父饯之,(14) 王命显父来饯行,
 清酒百壶。 美酒百壶菜满席。
 其殽维何? 席上荤菜是什么?
 炰鳖鲜鱼。 清墩老鳖活烹鲫。
 其䔩维何? 席上素菜又是啥?
 维筍及蒲。 芦筍嫩蒲鲜滴滴。
 其赠维何? 临行赠品是什么?
 乘马路车。 高车驷马壮无匹。
 笾豆有且,(15) 饯别盛筵情意重,
 侯氏燕胥。(16) 韩侯心里多欢喜!
 
 韩侯娶妻, 韩侯娶妻喜满堂,
 汾王之甥,(17) 妻的舅父是厉王,
 蹶父之子。(18) 司马蹶父是岳丈。
 韩侯迎止,(19) 韩侯亲往迎新娘,
 于蹶之里。 蹶里大街喜洋洋。
 百两彭彭, 彩车百辆闹嚷嚷,
 八鸾锵锵, 车行鸾铃响叮𪡀,
 不显其光!(20) 荣耀显赫谁比上!
 诸娣从之,(21) 从嫁众女巧妆扮,
 祁祁如云。 行如彩云轻飘荡。
 韩侯顾之,(22) 韩侯行礼三顾看,
 烂其盈门。 满门光辉心欢畅。
 
 蹶父孔武, 司马蹶父甚勇武,
 靡国不到; 出征各国皆目睹;
 为韩姞相攸,(23) 他为女儿择夫主,
 莫如韩乐。 认定韩国是乐土。
 孔乐韩土, 居住韩国乐事多,
 川泽訏訏。 山川广阔物产富。
 鲂𫛎甫甫,(24) 肥硕大鱼水中游,
 麀鹿噳噳;(25) 众多糜鹿林中聚;
 有熊有羆, 深山有熊又有羆,
 有猫有虎。 幽谷藏猫又藏虎。
 庆既令居, 庆幸得所尽妇道,
 韩姞燕誉。 韩姞美名满国都。
 
 溥彼韩城,(26) 韩国城垣坚又高,
 燕师所完。(27) 燕人相助筑得牢。
 以先祖受命, 韩侯祖先奉王命,
 因时百蛮。(28) 控制戎狄防骚扰。
 王锡韩侯, 王命韩侯继祖业,
 其追其貊;(29) 追蛮两族掌管好;
 奄受北国, 北方诸国你为首,
 因以其伯。 诸侯方伯权势高。
 实墉实壑, 修城挖壕多督促,
 实亩实藉, 垦田收税多操劳;
 献其貔皮,(30) 狐皮豹皮黄熊皮,
 赤豹黄羆。 按时收纳贡王朝。


 
 【注】 ①梁山: 在今陕西省东部韩城县。相传禹治水由梁而岐 (见 《书·禹贡》) ,梁山治,周都镐京之北尽成沃野。②韩侯: 周有二韩,一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被晋所灭; 一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王子封于此,在今河北省固安县东南。本诗“韩侯”,注家多指前者,但陈奂考证,当为 “近燕之韩”,“北国之韩侯”。受命: 受周王册命 (将封侯之令写在简册上) 。按周制,诸侯死, 其子继位初立, 须再举行册命典礼。此诗盖指韩侯世子受爵。③不易: 非轻易赐给,言极荣贵。一说不可更改。④干(gan) : 正。通征,征伐。不庭: 不来朝见周王,指叛周。方:方国。⑤脩: 美。张: 大。此句泛指仪队。⑥介圭:玉制的大圭,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器、信物。⑦淑: 美。旂:画有蛟龙的旗。绥章:指缀于旗竿头上的染色羽毛。⑧簟 (dian)茀(fu):车上席篷。错衡: 画上花纹的车辕横木。泛指车饰。⑨玄衰:画有龙纹的黑色礼袍。赤舄 (ti) : 贵人穿的赤靴。⑩钩膺:套在马颈上的铜制钩形饰物。镂: 刻。钖(yang) : 马额上的饰物。(11)鞹鞃(kuo hong) : 车厢前供人依靠的横木,束以皮。浅幭(mie):以浅色兽皮制的车上复盖物。(12)鞗(tiao) 革: 马笼头。金厄: 饰辔头的金环。厄,通“轭”。(13)屠: 地名,即鄠县之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东。(14)显父: 人名,周之卿士,奉王命为韩侯饯行。(15)笾豆: 盛放果菜的器皿。且 (ju) : 多貌,形容菜肴丰盛。(16)侯氏: 指韩侯。燕胥: 安乐。(17)汾王: 即厉王。厉王为国人赶跑,流亡于彘,在汾水旁,故时人称名其为汾王。(18)蹶父 (gui fu) : 周之卿士,一说为司马之官,姓姞。(19)迎止:迎接。止,语气词。(20)不: “丕”,大。(21)娣: 古代诸侯婚娶,以同姓诸女陪嫁做妾,称为娣。(22)顾: 顾看。古代贵族男子迎亲,有三次回顾的礼节。(23)韩姞:即韩侯之妻,因其姓姞嫁韩,故称。相攸: 选择适宜的住所,这里实指择婿。(24)鲂: 鳊鱼。 𫛎: 鲢鱼。 甫甫: 大貌。(25)麀(you) : 母鹿。 鹿: 公鹿。噳噳 (yu) : 众聚貌。(26)溥 (pu): 大,广。(27)燕: 国名。周有南燕、北燕,南燕在今河南汲县,北燕在今河北大兴县,国君姓姬,与韩同姓。这里指北燕。据《竹书纪年》:成王十三年“王命燕师城韩”,可证燕助韩筑城,乃在韩侯先祖受命之初。(28)因:依靠。时: 通“是”,这,指韩侯。百蛮:古代指北方戎、狄等少数民族。毛传: “ ‘因时百蛮’ ,长是蛮服之北国也。” 因韩地处北方边境,边防为其重要任务。(29)追、貊 (mo): 北狄国名。(30)貔 (pi):一种猛兽,又名白狐。
 
 史载,宣王即位后,“法文、武、成、康之遗风”,重振周室,扭转了厉王时“诸侯不朝”分崩离析的局面,使 “诸侯复宗周” (见 《史记·周本纪》)。《韩奕》正反映了这种 “中兴”盛况。
 诗中所写的韩侯,为北国诸侯。他地处边陲,尚能远道来京朝觐,接受周王册命,効忠周室,则中原各国,自可概见。诗人选此为题材,赞美宣王“能钖命诸侯”(《毛传》),威加海内,的确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诗共六章,以韩侯活动为主要线索,安排了朝觐受封、赐礼、饯行、完婚以及捍卫北疆得周王加封等场面和情节,极力突出周王对身负北方屏藩重任的韩侯的器重,也突出韩侯的忠心和才干。诗以铺张夸饰见长。每一个场面,集中一点,反复铺陈,细致罗列,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如写朝觐大典上周王给韩侯的赐赠,什么旗,什么车,什么衣,什么靴,都一一言明; 写饯行盛筵,荤菜是什么,素菜是什么,赠品又是什么,都细细数到。这些地方越写得细,越显出周王对臣下的厚恩深情,也显出韩侯地位不凡。在介绍韩国风貌时,也同样用铺陈法,极力宣扬韩国的繁荣富庶,连水中有什么名贵的鱼,山上有什么珍奇的兽,都写得具体入微,令人向往,则韩侯治国之功,自在不言之中了。诗的第四章写韩侯娶妻场面,更是极尽铺张扬厉: 新娘是何等人物,“诸娣”是何等梳妆,新郎是何等荣耀,以及迎亲的车马如何喧阗、街上如何热闹,都绘声绘色,使人如身临其境。通过这一番铺张渲染,进一步突出了韩侯皇亲国戚的不寻常身分,则其听命周王、尽力捍卫周室,自然合情合理。
 有趣的是,诗人在铺陈一连串场面时,为避免写法老套、单调,尽量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按不同内容灵活变换陈述方式,场场有新招。如写赐赠,用直叙式,将所赐之物一一列出,琳瑯满目,写饯行盛筵,则改用问答式——“其殽维何” “其蔌维何?” “其赠维何?”——一问一答,逐层推出,引人入胜。写婚娶,又用描述式,摹声绘影,将喜庆气氛,写得活灵活现。介绍韩地风物,则又用重迭式,“讦讦”、“甫甫”、“噳噳”等重迭词的连用,突出了韩地川泽之广,鱼鳖之多,麀鹿之奇; “有熊有羆,有猫有虎”,四个“有”字,更给人有“山外有山”、层出不穷之感。为避免平铺直叙,诗中对场次安排,也作了精心调度。如第四章先写韩姑出嫁,第五章借蹶父 (韩姑父亲) 遍走各国为女择婿,见韩之美,追叙韩姑为何嫁给韩侯,既交待了事情原委,又进一步烘托了韩侯之功,有映带之妙。正如前人所评: “此章并及择婿,文势顿觉舒展。……其联络脱卸处,几于无迹可寻。” (见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诗人惨淡经营的艺术匠心。
 这首诗以描写梁山、赞美禹功开头,接着写韩侯来朝,也很有讲究。乍看似乎是以梁山之高、禹功之大比赞韩侯,其实不是,因为小小的一国诸侯,尚不足与禹相匹配。《诗经》中赞颂天子之功,常配禹言之。如《大雅·文王有声》以禹治丰水比赞文王开国之功; 《小雅·信南山》以禹继父志比赞成王光大祖业; 本诗显然也是以禹治梁山,平水灾,比赞宣王平大乱,复周室,命诸侯。接着写韩侯来朝,正显示其拨乱反正、锡命诸侯的实绩。这一比兴开头,定下了基调,有笼罩全篇之势。为了突出赞美宣王这一主旨,诗的前后两章,均安排宣王对韩侯的锡命,那一次次谆谆的谕告,义正辞豪,显示出天子居高临下的气势和协同万方、奋发图强、重振河山的决心与壮志,有力地突出了“中兴明主”的形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22: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