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期tɕ‘ iŋ213tɕ‘i24古婚姻六礼之一。男家纳征之后,择选结婚的日期,备礼以告女方,征得女方同意: 娃的婚事明天~,月底就办了。《仪礼·士昏礼》: “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 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约定 约定要约 约定日期:约期 订期 请期 要期 克期 克日 约定期限:约期 期刻 期契 期约 联系约定:挂钩 事先约定:订 预约 预约稿件:约稿 事先约定或互订契约:豫约 当面约定:面约 互相约定:相约 相期 以言相约:誓言 商量约定:商约 口头约定:默契 用书信约定:函约 函订 用书面形式明白约定:订明 暗地里约定:窨约 特地约定:特约 未经约定:不期(~而至) 未履行约定:失约 爽约 渝约 取消原来的约定:解约 (经过商量而确定:约定)
另见:商量 确定 约会 日期 履行 违背 ☚ 约定 各种约定 ☛ 请期 022 请期订亲的过程之五。男方确定婚期之后,到女方家中征询可否,谓之请期。 ☚ 纳征 亲迎 ☛ 请期 请期又称“告期礼”,是中国古代男女婚姻的仪节或程序之一。为“六礼”的第五项内容。古代书籍记载:“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记·仪礼》)在“六礼”之中,纳征礼是男女缔结婚姻关系的关键环节之一,没有经过“纳征礼”的男女有“非受不交不亲”和“无币不相见”的传统习惯,双方当事人都极为看重。一俟“纳征礼”完成,男子家即可择定迎娶新娘的良辰吉日,并告诉女方,这就是“六礼”中的“请期”。男方选定的日子必须双方的父母都同意。周代,男方议定的迎娶新娘的日期(吉日)一般要由巫师占卜而定,婚礼常常选在春暖花开至夏初这一阶段。此后,中国古代的“催妆”仪式显然是从“六礼”中的“请期”演变而来。每当佳期即将来临的时候,男子(新郎)就会派人通知女方家,好让对方及早地为新娘置办嫁妆以便及时地“亲迎”完婚。当女方家接到男方的“催妆”音讯后,就要派人把为新娘陪送的嫁妆送到男方家“铺房”。这一切收拾完毕,双方当事人就可以等待婚配,成家立室了。 ☚ 纳征 亲迎 ☛ 请期 请期中国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徵之后,男家卜取吉日使媒人持雁为礼物,至女家请求决定结婚的日期,女家表示谦让推辞,媒人便将男家卜取的吉日告诉女家,以定婚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郑玄注: “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后世请期往往成为直接告期,如《明史·礼志》载皇太子纳妃: “请期,辞曰: ‘询于龟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 主婚人曰: ‘敢不承命!’ 陈礼奠雁如仪。” 民间,多由男女双方共择日期,男家请算卜者定为吉日后,送一期帖至女家作为通知,或口头传信作为通知。 ☚ 纳徵 亲迎 ☛ 请期informing bride of marriage date 请期古代婚礼的六礼之一,提出婚期并请女家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