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魁1873—1933
清末医家,字友琴,浙江绍兴县人。其父赵永宽为清末太医院御医。文魁早爱好医学,熟谈经典,兼通诸家之说。擅治疑难重证。供职太医院,历任恩粮、医士、御医等职,直至太医院使。后奉旨受赐头品花翎顶戴,总管太医院,兼管御药房、御药库事务 宫中皇帝、后妃之疾,不便问修,多凭脉象以探病识源。文魁对脉学尤有研究,多有独到之处。尝谓: “诊脉先以三菽之力,逐渐加压六菽、九菽、十二菽,用以分别浮、中、按、沉。浮脉以应表病卫分证; 中脉以应气分证,偏于里位; 按部应营分证,属于里证; 而沉取则应血分证,为最深层之疾。” 宣统出宫,文魁离太医院,悬壶京都,堂号 “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治人无数。二十年代初北京中医学社成立,文魁被推举为名誉社长,著有《文魁脉学》,藏于家。子赵绍琴,现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为著名|温病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