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赵树理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 赵树理1906—1970现代作家。山西沁水县人。早年在乡村小学任教。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新华日报》等报社工作。1943年发表他的优秀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继之,又发表《李有才板话》等优秀作品。1945年至1948年,在太行文联和华北新华书店工作。北平解放后,到京参加戏剧改革,主编《说说唱唱》。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曲艺协会主席。1970年病逝。发表了《三里湾》、《锻炼锻炼》等多篇作品。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在解放前后各个时期的生动现实,新颖活泼,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风格。其主要作品辑为《赵树理短篇小说选集》和《赵树理选集》。 赵树理
赵树理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小说家。山西沁水人。自幼爱好民间文艺,并受其影响。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开始流浪生活,干过种种杂差。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获得了大量素材,所写作品已具有大众化色彩。1937年重新入党,致力于抗日救亡的大众化文艺创作。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从此进入新的创作阶段,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山药蛋派。他的作品重视白描手法,描写融化在叙述里,有诙谐的喜剧色调,从生活中汲取语言,善于组织故事,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文艺的大众化、民族化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以后又发表短篇小说《福贵》《传家宝》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协理事、曲艺家协会主席、《说说唱唱》主编、《曲艺》主编、《人民文学》编委;发表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长篇评书《灵泉洞》,论文集《三复集》。有《赵树理文集》《赵树理全集》。 ☚ 张天翼 邵荃麟 ☛ 赵树理 赵树理1906.9.24—1970.9.23原名赵树礼。笔名有野小、悟今、丹辉等。山西沁水人。少年时期上过村塾和小学,同时参加家庭农副业劳动。1923年小学毕业后当过乡村小学教师。1925年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开始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习写新诗、小说,并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因此受国民党政府搜捕,半途辍学,潜回家乡。1929年在沁水被捕入狱,次年获释。此后由于生活无着,流转于太原、沁水、开封等地,除当小学教师,还当过录事、店员、差役等,备尝人间艰辛。此时开始了他最初的文学创作。最早写的是古风《打卦歌》,发表于1931年1月《北平晨报》。此后陆续写过小说、评论等,现大都亡佚。1937年加入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在山西各地从事“牺盟会”的抗日活动。1939年后历任《黄河日报》、《抗敌生活》、《中国人》等报刊的编辑。三十年代初在“左联”等提倡大众化的影响下,加上个人长期在农村和农民中间生活的感受,他从学习文学创作开始,即立志从事通俗作品的写作。从1939年后,他曾写下了一批通俗小说、诗歌、小戏、曲艺、杂感等,现大都亦亡佚。1942年他到华北专门从事农村文化普及工作。1943年他以一桩封建势力迫害自由恋爱青年致死的真实案件为素材,创作他早期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揭露农村封建落后势力对个性解放和自由民主的扼杀,歌颂新一代农民的觉醒。作品得到要求民主改革的广大农村青年的欢迎。同年又写出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深刻地描写了农村的复杂斗争和新的面貌。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著名作家如郭沫若等均撰文推荐,誉之为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现较早的代表性作品。1944年他调到华北新华书店当编辑,1945年参加《新大众》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他于1945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描写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时近二十年间的变化,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露黑暗统治下山西政局的动荡,及其给农村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现了农民从觉醒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从抗战胜利前后到建国前夕,他还写了一批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1944年)、《福贵》(1946年)、《小经理》、《邪不压正》( 1948年)、《传家宝》、《田寡妇看瓜》(1949年)等。广泛而深刻地表现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心灵变化过程。建国后,他长期从事戏曲和曲艺方面的组织领导以及刊物主编工作。同时继续从事小说创作,主要有短篇小说《登记》(1950年)、《三里湾》(1954年)、“锻炼锻炼”》(1958年)、《套不住的手》(1959年)等。他在戏曲和曲艺创作方面,也有不少作品,最早的有上党梆子戏《万象楼》(1941年),建国后,又写了《十里店》(1964年)、《石不烘赶车》(1950年)等,以及长篇评书《灵泉洞》(上(1959年)。他的一些代表作品曾被译成十几国文字出版,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 赵宗濂 赵焕亭 ☛ 赵树理 山西沁水人。原名树礼。山西省立第四师范肄业。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身陷囹圄。1930年获释后,长期生活农村,从事通俗化、大众化文学创作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黄河日报》和华北《新华日报》社、太行区党委宣传部、华北党校、华北新华书店工作,陆续创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反映农村斗争的小说,语言生动朴实,具有民族风格。建国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委及作协理事、全国曲艺协会主席等职。1970年9月23日逝世。作品编为《赵树理文集》等。 赵树理 现代作家。山西沁水人。从小在农村劳动,对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喜爱民间文艺。1931年左右开始文学创作,抗战时期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他擅长描写农民、表现中国农村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其创作“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解放后曾发表优秀长篇小说《三里湾》和著名短篇小说《登记》等。 赵树理小说家。1906年9月24日生。山西省沁水县人。幼年读私塾,1921年入沁水县高小,毕业后做过教师。1925年就读于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初级班。1937年参加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历任新编第八区区长,烽火剧团团长,《黄河日报》副刊《山地》主编,《人民报》、《新华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编辑。1942年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研究室从事通俗文艺创作,改编剧本等。1943年秋任新华书店编辑。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曲艺协会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小二黑结婚》(短篇小说,华北新华书店1943年出版);《李有才板话》(中篇小说,新华书店1943年出版);《三里湾》(长篇小说,通俗读物出版社,1955年出版)。1970年9月23日去世。 赵树理 225 赵树理1906—1970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尚在等。山西沁水县人。自幼家贫,但喜爱民间曲艺。1925年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初级班读书,爱好新文学。试写过新诗和小说。1926年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后又被捕入狱。出狱后在家乡当小学教师。1930年开始发表小说和文艺论文。抗战爆发后,他从事农村宣传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当过区长。1940年到 《新华日报》 负责校对工作。1942年编《中国人》通俗小报副刊。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著名小说。1945年又发表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都体现了他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风格。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 “作协”理事等职。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过4卷本《赵树理文集》。 ☚ 杨逵 吴伯箫 ☛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Zhao Shuli现代小说家、通俗戏曲作家。原名赵树礼。1906年9月24日生于山西省沁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即参加劳动,深切了解农村生活,并非常喜爱各种民间艺术。1923年小学毕业后当过乡村小学教员。1925年进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此间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受到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并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逃避国民党的搜捕,潜回家乡而失去党籍,1937年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通俗小说如《铁牛的复职》、《蟠龙峪》等。同时积极探讨文艺大众化的理论问题。 ☚ 丁玲 叶绍钧 ☛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Zhaoshuli现代小说家、戏曲作家。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喜爱民间艺术,吹拉弹唱样样都会,1925年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30年后流浪于太原、沁水、开封等地,发表了小说《铁牛的复职》、《金字》、《盘龙峪》等。1937年起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致力于文艺大众化工作,立志要创作“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1944年到华北新华书店工作,后参加《新大众报》的编辑工作。解放后曾任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1965年到山西省文联工作。赵树理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描写减租减息运动中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塑造了贫苦农民李有才的形象,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阶级斗争状况,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而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写于1954年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围绕扩大合作社和开渠两件事,表现各类农民在农业合作化高潮来临之际的思想情绪。塑造了热心集体生产的王宝全、王金生、王玉生一家人,揭示了农村深入进行民主改革的必要性。寄托着作者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热切愿望。赵树理的小说还有《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这些作品都以太行山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中国农村变革的普遍性问题。在艺术上以北方农民口语为基础,平易朴素而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赵树理的作品还有戏剧《十里店》,评书《灵泉洞》,鼓词《石不烂赶车》,文学评论集《三复集》。作品收入《赵树理文集》4卷本和《赵树理文集续编》。 ☚ 李广田 吴伯箫 ☛ 赵树理 赵树理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生于1906年,卒于1970年。山西沁水人。赵树理出身农家,自幼喜爱民间艺术和地方曲艺。1925年,赵树理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学习期间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写过一些新诗和小说作品。1926年,赵树理因积极参加学潮,而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于1930年,在山西《大风报》上发表通俗小说《铁牛的复职》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赵树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他曾担任《黄河日报》副刊编辑。1942年,又担任通俗小报《中国人》副刊编辑、随军记者等职。次年,赵树理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 精神的感召下,创作了他的成名之作《小二黑结婚》。之后,他又创作了被称之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作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1946年,赵树理出版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同时还创作有《孟祥英翻身》、《地板》、《福贵》、《催粮差》、《小经理》、《邪不压正》等一批优秀的短篇小说。1949年,赵树理来到北京,担任 《工人日报》社记者,这一时期创作有短篇小说 《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赵树理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并先后担任 《说说唱唱》主编、《曲艺》主编、《人民文学》编委等职。1951年,赵树理回到故乡太行山区深入生活,并写下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斗争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主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登记》、《老杨同志》、《铁锁的冤屈》、《刘二和与王继后》、《表明态度》、《锻炼锻炼》、《老定额》、《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互作鉴定》、《卖烟叶》等,剧本 《万家楼》、《开渠》等,长篇评书 《灵泉洞》(上册),上党梆子剧 《三关排宴》等。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赵树理文集》,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赵树理的创作经验集和杂感集《三复集》。赵树理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十分丰厚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左为赵树理 ☚ 柳青 姚雪垠 ☛ 赵树理1906—1970小说家。原名赵树礼,曾用笔名野小、常哉、王甲土等。山西沁水县人。出生贫寒农民家庭,深受农村生活的熏陶。1925年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其后曾做过教员、店员、录事等多种工作。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先后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小说,产生广泛影响。其小说多以新农村的生活为题材,注重吸收民族形式,语言通俗、朴实、幽默,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曲艺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等。同时还从事戏曲曲艺的整理、改编和创作。在现代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有很大贡献。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现代作家、语言大师。原名赵树礼。1906年9月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爱民间曲艺、戏剧和民间乐器,深受民间文艺的熏陶。1925年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写过一些新诗和小说。1926年,他由于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后又被反动军阀阎锡山逮捕入狱。出狱后,他曾两度任小学教师,同时还当过录事、差役、店员等。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赵树理非常熟悉农民,致力于文艺通俗化、大众化工作并立志为农民写作。1936年赵树理任上党乡村师范语文教师。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树理历任《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编辑。1942年初,他到华北党校专事文化普及工作。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小说。其中《李有才板话》产生很大影响,曾被誉为“反映农村斗争的最主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此后,赵树理继续创作了许多为广大农民喜爱的作品。如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成为他的又一代表作。建国后,赵树理继续致力于为农民写作。1951年,他开始反映农村互助合作运动,1954年完成长篇小说《三里湾》。1958年,他以农村全民整风为背景创作了一些小说。1962年,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讨论会上,由于赵树理坚持自己对农村问题的看法,而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他又受到迫害。1970年9月23日病逝于太原。赵树理的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大众化民族化方面,有重大贡献,对于现代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张天翼 李健吾 ☛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现当代小说家。原名赵树礼。生于山西沁水县一贫农家庭。1925年考入长治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不久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反动军阀阎锡山迫害而出走,过了一段流浪生活。从1931年开始创作,陆续发表了多种形式的通俗文艺作品。1937年参加抗战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农村基层干部,作过报刊编辑。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开始了他创作的新阶段。194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叫《小二黑结婚》,通过山西农村的一幕爱情悲喜剧,表现了新一代青年农民的成长和他们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热情歌颂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力量,成为最早实践《讲话》精神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同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围绕减租减息和改选村政权事件,塑造了新型农民李有才和基层干部老杨的动人形象,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村微妙而复杂的阶级斗争。从抗战胜利以后,他继续创作了许多农村题材的作品。其中,长篇《李家庄的变迁》虽在艺术上较为粗糙,却以宏阔的场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农村的历史变迁; 短篇《福贵》、《田寡妇看瓜》和中篇《邪不压正》等小说,以色彩浓郁的画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解放区农村的新气象。新中国成立后,他虽担负着繁重的文化领导工作,仍然坚持深入生活,把他的创作推向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篇《三里湾》 (1955)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力量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斗争及其消长,显示出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山区建设的美好前景,成为他的又一部优秀代表作。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张来兴》等,以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批判落后农民的自私思想,赞扬劳动人民埋头实干的本色,针砭“大跃进”年代的浮夸风。另有长篇评书《灵泉洞》(上)、上党梆子《十里店》等。他扎根农村,热爱农民,擅长农村题材,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其作品情节连贯,故事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将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同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了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风格,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村读者所喜爱,并赢得了国际声誉。 ☚ 张天翼 李健吾 ☛ 赵树理1906~1970当代作家、语言大师。山西沁水人。早年在家乡致力于文艺通俗化工作。1937年参加革命,在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陆续发表了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等反映农村斗争的著名小说,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曲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历届代表等职。其长期扎根农村,成功地塑造了各种农民典型。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可称为从土改到公社化时期的一部斗争史诗,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其语言明朗隽永而富有幽默感,形成新颖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主要作品还有《地板》 、《登记》 、《套不住的手》 ,长篇小说《三里湾》 、《李家庄的变迁》等。 赵树理1906~1970Zhao Shulicontemporary writer,known for his popular literature at that time.Works: The Rhymes of Li Youcai,The Marriage of Little Erhei,etc.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过区长。1939年任《黄河日报》副刊编辑。从1943年起,先后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等反映农村斗争生活的优秀中长篇小说,在根据地及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建国后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曲艺协会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