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洵追求 赵 洵 人物1983年3期
赵洵赵洵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永远朝着黎明——记“战士和学者”赵洵同志 教育家和翻译家赵洵在北京逝世 | 吴会劲 郭 冬 李方诗等主编 | 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9日 妇女之友1984年7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271页 |
赵洵1917—1988吉林省吉林市人。1958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61年获语言学副博士学位。历任塔斯社上海分社翻译、苏联驻沪总领事馆翻译兼中文教员、晋察冀边区资料科副科长、中央军委直属外国语学校俄语教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附设外国语专科学校教务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附设外国语专科学校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等。主要成果有:与他人合译《静静的顿河》第1、2卷、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持翻译《苏联百科词典》、《故园》、《夏夜集》、《贵族之家》、《篱荫茉莉》,主编 《俄汉详解大词典》等。 赵洵1917—笔名杜克展、忆芳、关絮、肃卿等。满族。女,吉林市人。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33年参加满洲反日大同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塔斯社、上海中国导报、上海苏联驻沪总领事馆任翻译。1937年至1945年参加上海著作大协会,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等组织,此后在晋察冀华北联大、延安外国语学院任俄语教员。1946年至1958年任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58年赴莫斯科大学研究生室留学并兼中国专家组组长,获博士学位。1962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所、苏联东欧研究所副所长、顾问等职。主编《俄语语法》等书。主要译作有《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近代史教程》、《致友人的二十封信》、《让历史来审判》、《与斯大林的谈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