跽坐人漆绘铜灯
战国。通高48.9厘米,盘径23.7厘米。重7.5公斤。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灯为照明用具,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上有浅盘,用以盛油或插烛。此灯呈跽坐人形。跽坐人头梳偏髻,右额有发饰,下颚系带,身着右衽掩膝长襦,腰束宽带,正面可见带钩,双手前伸擎灯柄。灯盘为圆形,盘内有三个尖钉形烛座,可以同时承插烛三支。灯盘下有
形把柄,下端插入双手持的构件上端的方銎内。灯盘外缘髹有三角形漆彩,把柄表面原来髹有朱色漆彩,现仅可见到少量遗迹。此器系分段铸造,然后铆合成为一体。执灯铜人的头和身都是分铸之后铆合成一个整体的。铜灯的铸造法也是分灯盘、把柄为上下两段,通过铆接和榫卯套扣的方法和铜人合成一件完整的器物。这种分段铸造,便于拆装的技法,在春秋战国时代无疑应是铸造工艺的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