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板
板式变化之一种,即板式的转换。转板可以用于同牌名曲牌的叠用,也可以用于同套内不同曲牌间的转接,还可以用于一支曲牌本身分段之间。通常四支同名曲牌叠用,前二支带赠板,后二支不带赠板,如昆曲《玉簪记·琴挑》〔朝元令〕,前二支三眼带赠,后二支三眼板,即第二支曲末一字音后旋转入三眼板。同套内不同曲牌间的转板也常见,为表现人物的情绪、情境的变化而用转板,是板式变化的主要性能。如昆曲《千忠戮·搜山》除“引子”外,共用九支曲,第一支曲〔好姐姐〕,用一板一眼,唢呐伴奏,造成严震搜山的声势。第二曲〔步步娇〕,用三眼带赠板,建文帝隐居茅庵独自叹息。第三曲〔风入松〕,用散板和一眼板,建文帝怒斥闯庵的严震。这三曲板式转换极为鲜明,恰好表现了情境。在一支曲牌本身内转板,需寻找适合情境的场合;在曲牌中途转板,虽比较突兀,但表现力极强。如昆曲《孽海记·思凡》除出场“引子”外,色空用平缓的三眼板〔山羊坡〕;后追忆出家经过,也用三眼板〔采茶歌〕,但已转调,速度稍快;当她对礼佛念经生活感到不耐烦时,就在〔采茶歌〕曲中“念几声南无佛”,转入一眼板,速度加快,表现了色空内心烦乱的心情。转板形式多样,以板式对比增强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