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商
明中叶出现的一种盐业商人。因专在边地商屯、报中、售引而得名。明朝弘治(1488—1505)初年, 由于开中制日益崩坏, 兑支、代支制的实行, 明初单一的开中商人分为边商和内商, 边商为开中商人的正统后裔,主要分布在辽东、蓟州等九边地区,进行商屯、输粟边防卫所报中取引, 然后售引于内商, 逐渐脱离盐业经营, 实际上成了专门的粮商和引商。弘治后, 开中折色和余盐开禁制的推行, 直接摧毁了商屯, 内商对购买正引越来越失去兴趣, 边商中的豪商大贾纷纷改业内商。边商多为沿边土著充当,大贾既去, 剩下的土著之资本不多,仅靠贸引谋利的边商因之衰落,不得不仰承内商之鼻息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