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道士在魏晋之时,佛道二教都可称道人。《四十二章经》说:“道人见欲,必当远去。”《释氏要览》卷上引《智度论》:“得道者,名为道人。余出家者,未得道者亦名道人。”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中的道人就是习禅的僧侣。后世则多指道教中人。 道士一名在魏晋六朝也可以用来称僧侣。《法苑珠林》卷六十九:“始乎汉魏,终暨苻、姚,皆号众僧以为道士。至魏太武二年,有寇谦之,始穷道士之名,易祭酒之称。”唐代多称崇奉道教之人和有道之士。如李颀《题卢道士房》诗:“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