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人才 埋没人才遗才 埋没才华:韬采 埋没贤能的人:蔽贤 人才被埋没:珠沉沧海 翠尘珠坱 汗血盐车 人才或珍品被埋没:沧海遗珠 珠遗沧海碧海遗珠 遗珠沧海 出类拔萃的人被埋没:宝剑沉埋 宝剑埋光 金刀掩芒 杰出人才被埋没:剑埋丰城 剑沉丰狱 剑埋狱底 残害忠良,埋没贤才:害忠隐贤 (有才德的人没有得到任用:埋没人才) ☚ 埋没1 考核 ☛ 遗才yí cái有才能而未被发现的人才。《晋书·嵇绍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矣!” 遗才❶旧指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三国魏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下弟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 ❷科场称谓。明清生员欲参加乡试,必先通过科试及录科之选拔。如有因故未通过或未参加科试及录科者,尚可参加录遗考试,通过者亦可参加乡试。所谓录遗考试,即录取被遗漏之人才。录遗所取者均属遗才。《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虽然免祸,却不放他科举,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参见“录遗”、“遗才场”。 |